[实用新型]一种软硬结合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29473.2 | 申请日: | 2013-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105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25 |
发明(设计)人: | 刘亚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随尔激光快速成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39/26 | 分类号: | B29C39/26;B29C33/4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王会龙 |
地址: | 510445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软硬 结合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的加工制备技术,尤其涉及一种软硬结合模具。
背景技术
目前,硅胶模具大多都是采用ABS材料来填充,ABS材料密度大,成本较高,而且大多都要设计好后用CNC机床加工再填充,这样既浪费时间和材料成本,增加了人工和模具重量,ABS材料本身就不耐温,容易变形,也影响工件的产品的整体精度。
现有技术中,全部用ABS材料做模具填充料,因为ABS材料本身的价格比较高,而且材质较硬不易成型,需要CNC或锯床来加工成想要的形状,而且ABS热变形温度低,容易变形,如果做较大的产品,由于上模太重还容易变形,因此模具的成本就大大的增加了,相应的产品价格也就失去了竞争力。
基于上述原因,开发出一种新型的软硬结合模具,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软硬结合模具,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在硬质硅胶模具中设置聚氨酯发泡材料制成的填充层,减轻了整个模具的重量,并提高了模具的耐高温性能,而且成本低廉、性能优良。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软硬结合模具,该软硬结合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和下模在二者的相接处形成有相互匹配的成模面,上模与下模之间在拼合时形成一成模型腔,成模产品在所述成模型腔内成模,所述上模和下模均设置成型层和填充层,所述成模型腔位于由上模的成型层和下模的成型层包围的区域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该软硬结合模具进一步包括以下技术特征的部分或全部:
优选地,所述上模中开设有连通外界和成模型腔的浇注口。
优选地,所述浇注口贯穿上模的成型层和填充层。
优选地,所述成型层为硅胶材料。硅胶具有良好的仿真性、强度和极低的收缩率;硅胶用于制作模具时简单易行,无需特殊的技术及设备;采用硅胶模具能经受重复使用和粗劣的操作,能保持制件原型和批量生产产品的精密性;能直接加工出形状复杂的零件,免去铣削和打磨加工等工序,而且脱模容易,制造周期短,修模方便;硅橡胶模具具有很好的弹性,对凸凹部分浇注成型后也可直接取出。
优选地,所述填充层为聚氨酯发泡材料。采用聚氨酯发泡材料作为填充层,具有良好的耐温性和阻燃性;并且,聚氨酯发泡材料密度极低,仅有ABS材料的1/20,大大减轻了模具的重量,防止了因为模具太重模具下沉的问题;能直接用小刀就可以任意切削,免去设计和机加工并接等工序,而且可以随意修改,修改简单,效率高;聚氨酯发泡材料成本低廉,按体积算仅仅是ABS材料的1/10,不需设备就可以自己生产不同大小的泡沫板材。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软硬结合模具至少包括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软硬结合模具,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在硬质硅胶模具中设置聚氨酯发泡材料制成的填充层,减轻了整个模具的重量,并提高了模具的耐高温性能,而且成本低廉、便于加工且性能优良。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结合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其作为本说明书的一部分,通过实施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本实用新型的其他方面、特征及其优点通过该详细说明将会变得一目了然。在所参照的附图中,不同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号来表示。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揭示的一种软硬结合模具,包括上模10和下模20,上模10和下模20在二者的相接处形成有相互匹配的成模面,上模10与下模20之间在拼合时形成一成模型腔30,成模产品在成模型腔30内成模,。
具体实现时,上模由上模成型层11和上模填充层12组成,下模由下模成型层21和下模填充层22组成。成模面即形成于上模成型层11与下模成型层21的结合处。成模型腔30位于由上模的成型层和下模的成型层包围的区域内。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模中开设有连通外界和成模型腔30的浇注口13,浇注口13贯穿上模成型层11和上模填充层12。在模具产品浇注过程中,通过浇注口向成模型腔30内浇注处于熔化状态的物质,而后在成模型腔内冷却成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随尔激光快速成型有限公司,未经广州随尔激光快速成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2947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油电混合动力注塑机
- 下一篇:一种高精度的斜顶定位导向块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