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能LED调光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29322.7 | 申请日: | 2013-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202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07 |
发明(设计)人: | 王兴利;吴观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市欢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37/02 | 分类号: | H05B37/0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千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8 | 代理人: | 强红刚;唐立平 |
地址: | 516000 广东省惠***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led 调光 控制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LED控制系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LED调光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如今,LED照明已成为一项主流技术。LED手电筒、交通信号灯和车灯比比皆是,各个国家正在推动用LED灯替换以主电源供电的住宅、商业和工业应用中的白炽灯和荧光灯。换用高能效LED照明后,实现的能源节省量将会非常惊人。仅在中国,据估计,如果三分之一的照明市场转向LED产品,他们每年将会节省1亿度的用电量,并可减少2900万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然而,仍有一个障碍有待克服,那就是智能控制和调光问题。
传统机械式开关照明系统,功能简单、布线复杂、扩展性差,已渐渐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随着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控制技术的发展,网络化的总线型智能智能LED调光控制系统应运而生。
市面上智能智能LED调光控制系统总线形式有很多种,各有优点,但也各有其缺陷和不足。如DALI总线接线简单,但通讯距离较近,支持的网络节点数少;基于CAN、lonWorks的总线通讯距离远,速度快,支持分布式实时控制,但CAN、lonWorks的控制芯片成本较高。目前智能智能LED调光控制系统总线应用较多的还是基RS-485总线的系统。
但目前行业内应用大都为主从式结构RS-485总线采用一主多从的方式,收发接口电路简单,但是由于主节点要不停的论询从节点,从节点之间需要通信时还要经过主控器转发,节点数较多时,响应速度就会下降,另外一个更致命的缺陷是,当主控器失效时,整个网络就会完全瘫痪。而且大多采用4线制方式,其中2根线为总线电源,供总线节点工作,另外两根线为通信线。现场使用中,经常发生电源线和通信线接错接反,造成通信接口损坏。由于总线走线距离比较远,在雷雨天气,雷电往往会通过总线传入系统,造成通信接口损坏。
最后,现在的LED控制系统基本都需要电脑根据需要对各个节点配置信息,配置完成后一旦某个节点失效,更换新的节点时,又需要重新接上电脑进行配置,这样一方面要求维护人员的有较高的专业知识,维护的速度比较慢,可能会影响用户的正常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需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可接入节点数多、响应速度快、通信距离远、可靠性高、每个设备均可作为主控制器、单节点LED驱动能力强、可远程控制、兼容RS485接口和DMX-512接口、可灵活实现点控、群控、时间控制、场景控制、感应器自动控制、无线WIFI控制及计算机集中控制的智能LED调光控制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设计出一种智能LED调光控制系统,它包括PC机、网关、传输总线及总线控制电路、一个或多个LED设备,所述的LED设备与传输总线及总线控制电路连接,传输总线及总线控制电路与网关连接,网关与PC机连接。
所述LED设备包括带UART接口的微处理器、若干LED和LED调光输出电路,LED调光输出电路与微处理器和LED连接。
所述LED调光输出电路包括输入整流滤波电路、功率因数较正电路、高频逆变电路、恒流输出滤波电路,所述的输入整流滤波电路、恒流输出电路之间连接有功率因数较正电路和高频逆变电路,功率因数较正电路与高频逆变电路连接,高频逆变电路包括内置微处理器的控制芯片U1和开关管控制电路,所述的控制芯片U1设有PWM端、DIM端、FB端、CS端,控制芯片U1的PWM端与关开管电路连接,控制芯片U1的CS端通过串联的电容接地,控制芯片U1的FB端与可扩展通讯模块连接。
所述的功率因数较正电路包括电感L1、电容C1、C2及二极管D5、D7、D8,电感L1的一端与输入整流滤波电路的输出端相连,另一端与电容C1、二极管D8的阴极相连,电容C1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5阳极、二极管D7的阴极相连,二极管D5的阴极与二极管D8的阳极、电容C2的一端连接,电容C2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7的阳极连接后接地。
所述的高频逆变电路包括控制芯片U1、MOS管TO2、SOT1、变压器T1、二极管D10-D14、电容C6-C11、电阻R15-R23,变压器T1的一次侧包含二个绕组B1和B2,绕组B2的一端与电感L1连接,另一端与MOS管TO2的漏极连接,TO2的源极与另一MOS管SOT1的漏极连接,绕组B1一端接地,另一端与二极管D13的阳极、D14的阳极连接,D13的阴极通过电阻R14与二极管D10的阳极、D11的阴极连接;控制芯片U1的5脚通过电阻R17与MOS管SOT1的栅极连接,U1的第6脚通过电阻R15与MOS管SOT1的源极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市欢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惠州市欢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2932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切削刀具的磁处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高炉布料溜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