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丁基胶涂布机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29079.9 | 申请日: | 2013-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356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16 |
发明(设计)人: | 宋晓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昌益和自动化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5C5/00 | 分类号: | B05C5/00;B05C1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凯特来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0 | 代理人: | 郑立明;赵镇勇 |
地址: | 102308 北京市门头沟***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丁基 胶涂布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向中空玻璃间隔条两侧涂胶的装置,尤其涉及一种丁基胶涂布机。
背景技术
目前,建筑能耗已达到社会能源消耗量的27.6%,而建筑能耗的50%与门窗有关。如图1a、图1b所示,中空玻璃具有良好的隔热隔音作用,用中空玻璃制造的门窗在技能建筑中得到广泛应用。
丁基胶涂布机是一种制造中空玻璃的专用设备之一,它的功能是在中空玻璃间隔条上涂上一层均匀的丁基胶,以起到中空玻璃间隔层的密封作用。丁基胶涂布机的关键技术可简单概括为:将固态的丁基胶原料通过加热使其具有可流动性,并在一定的压力下,将丁基胶均匀涂布在间隔条两侧。
现有技术中的丁基胶涂布机所使用原料规格都是:直径157MM*长度205MM的小包装,其供胶结构如图2a所示,其工作原理是:由液压缸驱动活塞杆推挤原料,同时加热盘加热至120度左右。靠近加热盘的固态原料在高温下具有可流动,在活塞的推力下从出胶口挤出;现有技术的打胶结构如图2b所示,其工作原理是:由缸筒挤出的可流动丁基胶由进胶孔进入,从两个通胶孔分别挤入两个胶嘴。胶嘴由球阀控制开闭,实现对间隔条的涂布。现有技术对间隔条的传送并没有设计精确定位机构。
上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缺点:
缺点1:现有技术中,供胶结构的缸筒直径为200MM,液压缸的活塞直径为100MM,液压缸的供油压力为160bar。通过计算可得:出胶口丁基胶的挤出压力仅为40bar。另外,由于两个胶嘴的通胶孔在加工过程中,不管是表面光洁度还是外形尺寸都很难保证完全一致,这就造成了两个通胶孔的阻力不一样,从而导致在胶嘴位置的压力不一样,压力高的一端出胶多,压力低的一端出较少。只有当挤出压力很高的情况下,才可以忽略由于沿程阻力的不同,所造成的压力差,两端压力近似相等。综上两点原因,在挤出压力仅为40bar的条件下,两个胶嘴不可避免出现一边涂胶量多,一边涂胶量少。在实际使用中,生产厂家往往通过降低涂胶速度,以保证涂胶量较少一端的涂胶厚 度符合国家标准。这样不但效率低下,另一端涂胶较多的一端还造成了浪费。
缺点2:现有技术的出胶量不能定量控制,系统只能是在液压泵的驱动下向外挤胶。如果要适应不同打胶厚度的要求,就只能是调整间隔条的传送速度,速度越快打胶越薄,速度越慢打胶越厚,但不能精确控制打胶厚度。
缺点3:现有技术中,供胶结构更换丁基胶时,固态原料与缸筒之间存在空气,通过加热和压紧可以通过排气孔排出一部分空气。但离加热盘较远的区域,会残留一部分空气。这就会造成在连续涂布时,会不规律的出现气爆,影响涂布质量。并且由于使用的是较小规格的固态原料,更换频率较高,每一次换胶便会产生上述的气爆。
缺点4:现有技术中,对间隔条的传送没有设计精确定位机构,就不能保证间隔条两端距两个胶嘴的距离完全相等,导致两端打胶量一端少一端多。同缺点1,为了满足国家标准,也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涂布的质量和效率高,并能够实现精确涂布的丁基胶涂布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丁基胶涂布机,包括推胶机构、供胶站;
所述推胶机构包括伺服电机及与其连接的主动同步带轮,所述主动同步带轮通过同步带连接两个被动同步带轮,每个被动同步带轮分别连接有丝母座及与其啮合的滚珠丝杠,每个滚珠丝杠分别连接一个挤胶柱塞泵的活塞杆,每个挤胶柱塞泵的腔体分别通过第一球阀连接一个胶嘴并与进胶口连接;
所述第一球阀为三通球阀,挤胶状态下,所述挤胶柱塞泵的腔体通过第一球阀与所述胶嘴相通,且所述第一球阀隔断所述挤胶柱塞泵的腔体与所述进胶口之间连接;补给胶状态下,所述挤胶柱塞泵的腔体通过第一球阀与所述进胶口相通,且所述第一球阀隔断所述挤胶柱塞泵的腔体与所述胶嘴之间连接;
所述供胶站包括胶桶,所述胶桶内设有压盘,所述压盘的上部通过传力杆、连接横梁与两个平行设置的液压缸活塞杆连接,所述压盘上设有供胶柱塞泵,所述柱塞泵的活塞杆连接有气缸,所述供胶柱塞泵的泵体设有出胶口并通过所述压盘与所述胶桶连通;
所述出胶口与所述推胶机构的进胶口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昌益和自动化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昌益和自动化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2907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大米味精筛分设备
- 下一篇:汽车前进气格栅喷涂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