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采用NAT方式的配电自动化通信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29025.2 | 申请日: | 2013-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041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31 |
发明(设计)人: | 高靖宇;李宏;朱江;黄菲;金麒;钱立;陆佳铭;唐海波;施灵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公司;上海市电力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13/00 | 分类号: | H02J13/00;H04L29/12 |
代理公司: | 上海三和万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0 | 代理人: | 蔡海淳 |
地址: | 10003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采用 nat 方式 配电 自动化 通信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力系统自动化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配电自动化通信系统。
配电网(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是从输电网或地区发电厂接受电能,通过配电设施就地分配或按电压逐级分配给各类用户的电力网,作为电力供应的末端,直接面向社会和广大客户的重要能源载体之一。
配电网自动化系统是指利用现代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将配电网实时信息、离线信息、用户信息、电网结构参数、地理信息进行集成,构成完整的自动化管理系统。
配电自动化系统一般由配电自动化终端、通信系统与配电自动化主站组成。
其中,配电自动化终端是采集配电设备(如变压器、开关等设备)的电力运行参数自动化设备;配电自动化主站是对配电网进行数据采集、监控的一个电力调度主站系统;通信系统主要是指电力调度数据网(SPDnet,State Power Dispatching Network),是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与配电自动化终端设备通信、联系的纽带,配电自动化通信方式主要采用光纤以太网通信、电缆屏蔽层载波通信这两种主要的通信技术。
随着近年来电力生产调度的需求以及配电网的建设发展,通过电力调度数据网(SPDnet)接入配电自动化主站的配电自动化终端种类繁多,有RTU(Remote Terminal Unit,远方数据终端)、DTU(Data Transfer unit,数据传输单元)、FTU(Feeder Terminal Unit,馈线自动化测控终端)、TTU(distribution Transformer supervisory Terminal Unit,配电变压器监测终端)、电度表等。尤其是馈线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更是配电自动化发展的重要方向。
馈线自动化技术简称FA(Feeder automation)技术,是指变电站电力出线到用户用电设备之间的馈电线路自动化技术,其内容可以归纳为两大方面:一是正常情况下的用户检测、资料测量和运行优化;二是指事故状态下的故障定位、故障定位、负荷转移与自动恢复供电。
配电自动化终端(简称FA终端,下同)负责采集对应的各种安装在开关站、配电站、配电变压器、箱式变压器、开关、闸刀上的各种配电自动化终端(RTU、DTU、FTU、TTU、电度表等)的电力实时数据。
根据国际规定,IP地址划分为A、B、C、D、E五类,A类地址范围从0.0.0.1~126.0.0.0,可用的A类网络有126个,每个网络能容纳1亿多个主机;B类地址范围从128.0.0.0~191.255.255.255,可用的B类网络有16382个,每个网络能容纳6万多个主机;C类地址范围从192.0.0.0~223.255.255.255,可用的C类网络可达209万余个,每个网络能容纳254个主机;D类地址用于多点广播,即广播地址;E类地址为将来使用保留。
在日常网络环境中,基本都使用B、C类地址,A、D、E这3类地址都不可能被使用到。
在日常网络环境中,基本都使用B、C类地址,A、D、E这3类地址都不可能被使用到。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电力系统35kV及以上变电站逐步实现了四遥功能,但随着近年来逐步发展起来的馈线的故障定位于隔离和自动恢复供电、负荷控制、远程自动读表、最低网损、电压/无功优化、线损精细化管理系统等新技术、新系统,接入配网自动化主站系统的各种配电终端越来越多。
申请人所在单位实际运行中的配电自动化系统使用的网络采用一个C类的网络,即配电自动化主站与配电自动化终端之间的通过电力调度数据网的网络通信,配置同一个C类网络中的不同IP地址,因此最多使用254个IP地址。
而申请人所在单位的配网自动化主站系统在现阶段在只接入了各种中压开关站(简称K型站)、箱式变电站(简称W型站)的情况下,使用目前的网络配置的IP地址池空间已经用去67%,在不久的将来,随着配电网自动化发展的深入,各种大量的配电终端的接入,将面临IP地址严重不足的境地,因此,IP地址空间不足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采用NAT方式的配电自动化通信系统,其采用网络地址转换的方式,通过IP地址公、私转换的方式(NAT方式)将私有(保留)地址转化为合法IP地址,来解决在目前的配电自动化系统网络配置中可用的IP地址有限、公网地址不足、配电自动化终端接入需求大的矛盾,以满足未来配网自动化系统的建设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公司;上海市电力公司,未经国家电网公司;上海市电力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2902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