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全自动存储及借阅书库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29014.4 | 申请日: | 2013-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024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31 |
发明(设计)人: | 张帆;张永发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7G1/00 | 分类号: | G07G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申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4 | 代理人: | 艾晶 |
地址: | 10008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全自动 存储 借阅 书库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全自动图书存储及借阅书库,其涉及智能存储设备,智能巷道运输机构、智能机械手、便捷传送机构、智能检测机构等多项智能部件,能够全自动完成图书的借阅及存储功能,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属于机械自动化技术领域。
智能图书馆是现代数字化图书馆的发展方向,无线射频标签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图书的识别和定位更加准确,陆续衍生了大批的自助借书、自助还书终端设备,图书馆管理员无需值守在阅览室门口人工完成图书的借阅和归还动作,读者只需要在自助借还终端机上自助完成。
本案设计人先前研发了“基于闭架书库的自动化图书管理系统”的方案,其授权专利号:200910080132.9。该结构并未考虑到目前大部分开架阅览室的实际情况,所以尽管该套机械结构完全可以实现图书馆的图书的借阅和归还,但并不适用在开架阅览室内。
开放式图书馆按照图书的分类划分图书的存储阅读区域,如:社科类图书阅览室、自然科学图书阅览室、英文文献阅览室、历史资料阅览室、工具书阅览室等。读者可以选择不同的阅览室进行阅读或选取借阅书籍,并通过每个阅览室内设置的自助借还终端完成借阅或归还的动作。
现有开放式图书馆使用了自助终端机后,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管理员的工作量,但归还后图书的整理、归类、归架;被预约图书的管理、借阅、归架等工作仍均需图书管理员人工进行。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的现有开架式图书阅览区域图书归还、分类、运输的实际问题。
本实用新型中全自动存储及借阅书库通过下述方案实现:其包含有书架和巷道运输机构,该巷道运输机构具有水平轨道,水平轨道上设置有竖直轨道,竖直轨道上设置与所述水平轨道和竖直轨道均垂直的机械手轨道,机械手轨道上设置有机械手,其重点改进于:所述机械手包含第一电动旋转平台、第二电动旋转平台及电动夹爪;第一电动旋转平台设置机械手轨道上,第二电动旋转平台垂直设置在第一电动旋转平台上,第一电动旋转平台水平方向旋转,第二电动旋转平台垂直旋转,电动夹爪设置在第二旋转平台上。
首先,本实用新型全自动存储及借阅书库,以机械手的改进为基本出发点,提供了可以水平、竖直、横向三维立体方向运行,且可以实现水平旋转及垂直方向旋转的灵活的机械手结构。书架配合巷道运输机构及灵活的机械手结构,即可以实现图书的出库及入库动作。
第二:关于图书输送平台的进一步添加和限定。
具体来讲,本实用新型全自动存储及借阅书库还包含与巷道运输机构对接的图书输送平台;
具体来讲,本实用新型全自动存储及借阅书库还包含与巷道运输机构对接的图书输送平台;
其中,该图书输送平台包含借书输送平台、还书输送平台及调理平台;还书输送平台一端与出口连接,另一端与调理平台连接,调理平台与巷道运输机构对接;借书输送平台设置在还书输送平台上方,下方还书输送平台靠近出口端长于借书输送平台外端,该借书输送平台的另一端与巷道运输机构对接。
此种图书输送平台的限定,有效的利用了有限的空间,将借书和还书输送通道加以整合。
第三:关于暂存平台的设置。
所述全自动存储及借阅书库还包含暂存平台,该暂存平台设置于图书输送平台与巷道运输机构之间;其中,所述暂存平台包含由电机同步驱动的第一链轮结构和第二链轮结构,及布置在两链轮结构之间的若干托盘;
所述第一链轮结构与第二链轮结构前后错开设置,第一链轮结构在前,第二链轮结构在后,前后错开的距离为第一间隔,左右错开的距离为第二间隔;其中,第一间隔大致为一个托盘的长度,第二间隔略大于一个托盘的宽度,各托盘之间具有第三间隔;
各托盘的左前端连接在第一链轮结构上,托盘的右后端连接在第二链轮结构上;
其中,所述托盘具有入口端及出口端,入口端设置在调理平台邻侧,出口端设置于巷道运输机构邻侧,入口端高于出口端,出口端设置有遮挡沿;所述调理平台高于暂存输送平台,调理输送平台与暂存输送平台之间设置倾斜滑板。
上述技术方案在巷道运输机构及图书输送平台之间添加了暂存平台,使得多本入库图书及出库图书同时作业,依次暂存在托盘中,提高系统效率。如果没有暂存平台,取还书机械手每次仅能处理一条入库或出库的动作,增加了暂存位置后,取还书机械手可以依次完成多本图书的存储或出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理工大学,未经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2901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