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盗手机壳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25865.1 | 申请日: | 2013-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515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1 |
发明(设计)人: | 潘春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市崇安区科技创业服务中心 |
主分类号: | H04M1/02 | 分类号: | H04M1/02;G08B13/14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许方 |
地址: | 214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盗 机壳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盗手机壳,是一种基于距离传感器的手机外设。
背景技术
当今社会,手机是一种必不可少的通讯工具,且随着手机功能的丰富,手机内存储或涉及的信息越来越多,丢失手机将给失主带来重大的损失。手机一般都会配有外设的手机壳,现有技术的手机壳大多数只能起到防止摔碰或者单纯的美观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利用手机壳实现手机防盗报警的功能。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防盗手机壳,包括手机壳部分与随身携带部分,所述手机壳部分包括手机壳盒体部分、手机壳盒盖部分、信号发射器模块、距离传感器模块、CPU处理模块、手机壳锁;所述随身携带部分包括信号接收模块、报警器模块、电池模块。
在手机壳部分中,距离传感器模块是实时信号的发生端,发送信号至CPU处理模块,CPU处理模块分别发送控制信号至手机壳锁和信号发射器模块。
在随身携带部分中,电池模块别给信号接收模块和报警器模块供电,信号接收模块接收手机壳部分中信号发射器模块的信号,同时发送动作信号至报警器模块。
进一步的,所述电池模块采用纽扣锂电池供电。
进一步的,所述手机壳盒体部分与手机壳盒盖部分的材料为硬质塑料。
进一步的,所述距离传感器模块设定工作状态为:当手机壳部分与随身携带部分之间的距离超过20米时,距离传感器模块发送信号至CPU处理模块。
本发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效果:当装配防盗手机壳的手机被盗时,在手机离开随身携带部分一定距离后,手机壳会自动上锁且发出警报声,这样既提醒了失主也保护了手机里的信息资料。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手机壳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手机壳盒体部分,2.手机壳盒盖部分,3.信号发射器模块,4.距离传感器模块,5.CPU处理模块,6.手机壳锁。
图2是本发明随身携带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防盗手机壳的手机壳部分包括手机壳盒体部分、手机壳盒盖部分、信号发射器模块、距离传感器模块、CPU处理模块、手机壳锁。距离传感器模块内自带起到电源功能的纽扣锂电池,同时距离传感器模块也是实时信号的发生端,发送信号至CPU处理模块。CPU处理模块控制手机壳锁和信号发射器模块。手机壳锁可以将手机壳盒体部分与手机壳盒盖部分锁死,使手机壳将手机完全封闭。
如图2所示,防盗手机壳的随身携带部分包括信号接收模块、报警器模块、电池模块。电池模块采用纽扣锂电池分别给信号接收模块和报警器模块供电,信号接收模块接收信号后会触发报警器模块工作。
距离传感器监测手机壳部分与随身携带部分的距离,当距离大于20米时分别发送信号至CPU处理模块, CPU处理模块在接收到距离传感器的信号后控制手机壳锁上锁,同时控制信号发射器模块向随身携带部分的信号接收模块发送动作信号,信号接收模块控制报警器模块部分发生声光报警。
手机壳盒体需要兼顾考虑坚固耐用和避免屏蔽信号两个方面,宜采用硬质塑料为材料;随身携带部分可以简单的放置在口袋或随身携带的包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市崇安区科技创业服务中心,未经无锡市崇安区科技创业服务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2586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能化全自动乳猪料槽
- 下一篇:食用菌自动装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