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对开门冰箱的密封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25583.1 | 申请日: | 2013-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240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2 |
发明(设计)人: | 王伟;司增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晶弘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D23/02 | 分类号: | F25D2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杨小双 |
地址: | 230601 安徽省合***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开门 冰箱 密封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冰箱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对开门冰箱的密封结构。
背景技术
电冰箱已成为一种常用的家用消费品,其是采用压缩机驱动制冷剂在管路中循环,通过将各储物空间的空气进行冷却来对食物进行保鲜或冷冻保存。随着技术的发展,储物空间的容积越来越大,目前对于具有大容积储物空间的电冰箱通常采用左右对开的冰箱门结构,由于对开门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需要在其中一冰箱门上枢设密封翻转梁,翻转梁的端部带有一个凹槽,箱体上带有一个与此凹槽对应的柱状结构。左门打开时翻转梁与门体呈90度,当左门关闭时,箱体上的柱状突出物挤压翻转梁上的凹槽,使翻转梁旋转到与门体平行的位置,翻转梁与门封接触,起到防止冷气泄漏的作用。
传统的翻转梁与与冰箱门封条为平面接触密封,配合不够紧密容易造成冷气外漏,同时门封条自身会将冰箱内部冷气向外传导,造成内部温度难以保持,能耗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对传统的翻转梁以及门封条的结构进行改进,以提高冰箱的保温效果。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对开门冰箱的密封结构,包括左箱门、右箱门、翻转梁和门封条,所述门封条设置在箱门与所述翻转梁连接处,所述翻转梁上设置有凸起密封结构,所述门封条与所述翻转梁之间设置有密封囊,所述密封囊与所述凸起密封结构相接触的位置设置有门封条飞边。
进一步的,所述凸起密封结构为半圆形凸起,其沿翻转梁纵向设置在所述翻转梁中部,翻转梁与门封条接触的面上,与所述翻转梁连接处边缘设置有过渡圆弧。
进一步的,所述左箱门和右箱门分别通过铰链轴连接在冰箱箱体的前侧,所述翻转梁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左箱门和右箱门的其中一个的远离所述铰链轴的一侧上。
进一步的,所述翻转梁与所述凸起密封结构为一体成型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门封条一侧设置有安装脚,所述门封条通过安装脚与门胆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密封囊包括磁条囊和气囊,所述磁条囊与所述翻转梁正面接触,所述气囊与所述翻转梁侧面接触,所述气囊内部设置有支撑筋。
进一步的,所述磁条囊与所述门封条之间设置有气囊。
优选的,所述门封条与密封囊为一体结构,其制作材料为TPE橡胶。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脚上设置有倒钩。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改进与翻转梁配合使用的门封条截面,使门封条的外面的飞边与翻转梁上的半圆形凸起配合提高密封性能,并且在门封条上增加了气囊,减少了门封条自身对冷气向外的传导,同时减少了冷气在翻转梁和门封条配合处的接触面积,进一步减少了冷气的外漏,最终达到更好的密封效果,减少了冰箱的能耗。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对开门冰箱的密封结构示意图。
图2为门封条与翻转梁连接处放大图。
图中:
1、翻转梁;2、门胆;3、门封条;4、凸起密封结构;5、磁条囊;6、气囊;7、支撑筋;8、门封条飞边;9、安装脚;10、倒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1、2所示,于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冰箱箱体内部设置有收容空间,前方设置有开口,在开口左右两侧分别通过铰接轴铰接有左箱门和右箱门,所述左箱门上远离所述铰接轴的一端可转动的安装有翻转梁1,所述翻转梁1用于填补所述左箱门与右箱门之间的间隙,所述左箱门与右箱门上通过门胆2安装有门封条3,所述翻转梁1与门封条3相配合密封冰箱箱体内部收容空间,以保持冰箱内部的温度。
所述门封条3设置在箱门与所述翻转梁1连接处,所述翻转梁1上与所述门封条3接触的位置设置有凸起密封结构4,所述凸起密封结构4为半圆形凸起,所述翻转梁1与所述凸起密封结构4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凸起密封结构4设置在所述翻转梁1中部,与所述翻转梁1连接处边缘设置有过渡圆弧,所述门封条3与所述翻转梁1之间设置有密封囊,所述密封囊包括磁条囊5和气囊6,所述磁条囊5与所述翻转梁1正面接触,所述气囊6与所述翻转梁1侧面接触,所述气囊6内部设置有支撑筋7,能够增加气囊6的强度,所述密封囊与所述凸起密封结构4相接触的位置设置有门封条飞边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晶弘电器有限公司,未经合肥晶弘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2558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