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矿用本安型无线摄像仪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24983.0 | 申请日: | 2013-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360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14 |
发明(设计)人: | 宗建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熟市康达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7/18 | 分类号: | H04N7/18;H04N5/225 |
代理公司: | 常熟市常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13 | 代理人: | 何艳 |
地址: | 215519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线 摄像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矿用监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矿用本安型无线摄像仪。
背景技术
煤炭是我国重要的基础能源,既有的能源禀赋结构使得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的绝对比重达到约70%。因煤矿生产条件所限,从历史上看,在各国工业部门中,煤矿的事故死亡率是最高的。我国煤矿95%的生产能力是井工开采,随着开采深度增加,影响安全生产的因素愈来愈多,条件愈来愈复杂。因为煤矿开采的特殊环境,煤矿行业一直是我国工矿企业中的高危行业。国家相关部门一再的要求加强煤矿安全管理意识和制度,随着科技的发展,煤矿井下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建立无疑为煤矿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它已成为煤矿企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视频监控系统把监控到的图像实时传送给监控人员,以便于及时发现问题,由此可以提高管理效率和自动化水平。目前在煤矿井下广泛使用的摄像仪均采用有线连接,存在远距离布线工作量大、成本高、图像采集受距离限制等问题,尤其因为煤矿井下环境特殊,有线信号传输容易受到干扰、系统故障率高、维护修理不便;另外,现有的摄像仪的图像切换时间较长,一般在1s(秒)左右,使得图像切换存在明显的停顿,严重影响了监控质量。
鉴于上述已有技术,有必要对现有的矿用摄像仪加以改进,为此,本申请人作了有益的设计,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矿用本安型无线摄像仪,采用无线桥接的方式进行图像信号传输,减少了线缆的使用,降低了成本,安装维护方便,且具有低照度下的摄像功能,图像切换时间短、输出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来达到的,一种矿用本安型无线摄像仪,包括电源转换单元、电源触控单元、红外线补光单元、摄像头模块、视频转换模块、无线发射模块以及天线,所述的电源转换单元与电源触控单元连接,电源触控单元分别与红外线补光单元、摄像头模块、视频转换模块以及无线发射模块连接,供电给各个电路,摄像头模块的输出端与视频转换模块的输入端连接,视频转换模块的输出端与无线发射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无线发射模块外接天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电源转换单元包括蓄电池BT1~BT3、电阻1R1~1R8、电容1C1~1C6、晶体管1Q1、1Q2以及锂电池保护芯片1U1,蓄电池BT1的正极与电阻1R1的一端、电容1C1的一端、电容1C4的一端、电容1C2的一端、电容1C3的一端以及锂电池保护芯片1U1的16脚连接,电阻1R1的另一端与电容1C1的另一端、晶体管1Q2的源极以及锂电池保护芯片1U1的15脚连接,晶体管1Q2的栅极与电阻1R6的一端连接,电阻1R6的另一端与锂电池保护芯片1U1的3脚连接,锂电池保护芯片1U1的1脚与晶体管1Q1的栅极以及电阻1R5的一端连接,晶体管1Q1的源极连接晶体管1Q2的漏极,晶体管1Q1的漏极与电阻1R5的另一端以及电阻1R4的一端连接,共同输出+12V直流电源,电阻1R4的另一端连接锂电池保护芯片1U1的2脚,锂电池保护芯片1U1的5脚与电容1C5的一端连接,电容1C5的另一端与电容1C6的一端、电阻1R7的一端以及锂电池保护芯片1U1的7、10、11、12脚连接,电容1C6的另一端与锂电池保护芯片1U1的6脚连接,电阻1R7的另一端与电容1C4的另一端、电阻1R8的一端以及蓄电池BT3的负极连接,蓄电池BT3的正极与蓄电池BT2的负极以及电阻1R3的一端连接,蓄电池BT2的正极与蓄电池BT1的负极以及电阻1R2的一端连接,电阻1R2的另一端与电容1C2的另一端以及锂电池芯片1U1的14脚连接,电阻1R3的另一端与电容1C3的另一端以及锂电池保护芯片1U1的13脚连接,电阻1R8的另一端与锂电池保护芯片1U1的4脚共同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电源触控单元2包括电阻2R1~2R9、电容2C1~2C3、稳压芯片2U1、单键触摸感应芯片2IC1、晶体管2Q1、2Q2、稳压管2Z1、发光二极管2LED1、2LED2、集成电路芯片2IC2以及触摸键KEY,电容2C3的一端与稳压芯片2U1的2脚、电阻2R2的一端、晶体管2Q2的1、2、3脚、集成电路芯片2IC2的4、6、7、8脚以及电阻2R7的一端共同接直流电源+12V,稳压芯片2U1的1脚与电容2C1的一端、单键触摸感应芯片2IC1的5脚以及电阻2R1的一端连接,单键触摸感应芯片2IC1的1脚与电阻2R3的一端连接,电阻2R3的另一端与晶体管2Q1的栅极连接,晶体管2Q1的源极与电阻2R4的一端连接,晶体管2Q1的漏极与电阻2R5的一端连接,电阻2R5的另一端与电阻2R2的另一端以及晶体管2Q2的4脚连接,晶体管2Q2的5、6、7、8脚与电阻2R6的一端连接,并成为电源输出端VOUT端,电阻2R6的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2LED1的正极连接,单键触摸感应芯片2IC1的3脚与电容2C2的一端以及触摸键KEY连接,单键触摸感应芯片2IC1的6脚与电阻2R1的另一端连接,集成电路芯片2IC2的2脚与电阻2R7的另一端以及电阻2R8的一端连接,集成电路芯片2IC2的3脚连接电阻2R9的一端,电阻2R9的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2LED2的正极连接,集成电路芯片2IC2的5脚与稳压管2Z1的负极连接,电容2C3的另一端、稳压芯片2U1的3脚、电容2C1的另一端、电容2C2的另一端、单键触摸感应芯片2IC1的2脚、电阻2R4的另一端、发光二极管2LED1的负极、发光二极管2LED2的负极、稳压管2Z1的正极、集成电路芯片2IC2的1脚以及电阻2R8的另一端共同接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熟市康达电器有限公司,未经常熟市康达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2498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柴油发动机废气净化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划水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