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脱硫吸收塔的防积尘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24600.X | 申请日: | 2013-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907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31 |
发明(设计)人: | 王慧;苏俊;朱继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天赐三和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50 | 分类号: | B01D53/50;B01D53/7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600 广东省广州市越***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脱硫 吸收塔 防积尘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脱硫技术领域,尤其是干法洗涤脱硫技术,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干法洗涤脱硫吸收塔中的防积尘结构。
现有喷雾干燥法烟气脱硫又称为干法洗涤脱硫。是在70年代中期至末期迅速发展起来的。在该过程中,二氧化硫被雾化了的Ca(OH)2浆液或Na2CO3溶液吸收;同时,温度较高的烟气干燥了液滴,形成干固体废物,可由袋式除尘器或电除尘器捕集。为了有效地去除二氧化硫,喷雾干燥接触室、烟气气流分布装置和雾化器是最重要的构件。接触室必须为烟气与雾滴提供足够的时间。大部分石灰系统,烟气停留时间为10‑12s。气流分布装置和雾化器要能够使烟气和雾化的液滴充分混合,以有助于烟气与液滴间质量和热量传递。脱硫系统的烟气压力降适中,吸收液输送量小,系统能耗较低。但是由于进气管道和出气管道部分置于塔内,且管道直径较大,容易累积粉尘,粉尘会腐蚀管道,同时也会造成塔内气流变化,影响二氧化硫的吸收。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防积尘效果明显的防积尘结构。
为实现该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方案是:一种用于脱硫吸收塔的防积尘结构,所述吸收塔包括壳体、进气管道、出气管道;进气管道设置在塔体的中段,出气管道设置在壳体的下段,进气管道和出气管道部分置于塔内,还包括有倒三角形结构的防尘架,所述防尘架固定在进气管道置于壳体内水平部分的上端部,防尘架固定在出气管道置于壳体内部分的上端部。
作为优选,所述进气管道为碳钢的圆柱形结构,所述出气管道为碳钢的长方体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壳体上端部为圆柱体结构,下端部为圆锥体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防尘架为密闭的顶角角度为50‑70度。
本使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防尘架可以杜绝干燥的粉尘在烟道内沉积,也会降低粉尘对管道的腐蚀,延长使用周期,同时维持塔内最佳的烟气分布状态。
本使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防尘架可以杜绝干燥的粉尘在烟道内沉积,也会降低粉尘对管道的腐蚀,延长使用周期,同时维持塔内最佳的烟气分布状态。
图1为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脱硫吸收塔的防积尘结构,包括:壳体1、进气管道2、出气管道3、防尘架4,进气管道2设置在壳体1中段,出气管道2设置在壳体1的下段,进气管道2和出气管道2部分置于塔内,所述防尘架4固定在进气管道2置于壳体1内水平部分的上端部,防尘架4固定在出气管道3置于壳体1内部分的上侧;所述防尘架4为密闭的倒三角形结构,顶角角度为50‑70度。相对与现有技术的脱硫吸收塔(如图1所示),这种倒三角结构的防尘架的增加有利于灰尘滑落,外加内部有气流流动,灰尘更难在支架上积攒。
气流通过塔顶部和进气管道进入吸收塔内,与塔上方雾化的浆液充分反应形成干燥固体,固体物沉降到吸收塔底部,被吸收后的气体经过气流引导向下流到出气管道排出。
所述进气管道2为碳钢的圆柱形结构,所述出气管道3为碳钢的长方体结构。碳钢材质具有较强的防腐蚀能力,能够延长吸收塔的使用寿命。
所述壳体1上端部为圆柱体结构,下端部为圆锥体结构。下段圆锥结构可以聚集沉降物,最后聚集沉降物从下段出口出去。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天赐三和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天赐三和环保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2460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液气再分布器的烟气脱硫塔
- 下一篇:高温氯化尾气处理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