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与密封食品保质期同步的通用显示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24593.3 | 申请日: | 2013-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117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07 |
发明(设计)人: | 陈国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国民 |
主分类号: | B65D79/00 | 分类号: | B65D7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0051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密封 食品 保质期 同步 通用 显示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显示器,尤其涉及一种与密封食品保质期同步的通用显示器。
背景技术
在食品工业中,现有的罐头,奶粉密封筒以及密封盒装和密封塑料袋装食品的保质期,通常是由生产厂家直接在包装上印上产品的出厂日期和保质有效期。但如何真实的反映出产品到消费者手上是否已经过保质期,或杜绝在包装上打印保质期时弄虚作假,销售积压时人为更改保质期,这就需要一种强制技术性方法来提前干预确保食品安全,实现不过期到消费者手中。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与密封食品保质期同步的通用显示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与密封食品保质期同步的通用显示器,包括固定在密封食品外壳上的发光体和一次性锂电池,所述发光体与一次性锂电池电连接。
进一步,该通用显示器还包括壳体I,所述发光体为发光灯,所述壳体I固定在密封食品外壳上,所述一次性锂电池固定在壳体I内,发光灯安装在壳体I上并与一次性锂电池电连接。
进一步,该通用显示器还包括壳体II,所述发光体为环形发光条,所述壳体II固定在密封食品外壳上,所述一次性锂电池固定在壳体II内,环形发光条固定在壳体II上并与一次性锂电池电连接。
进一步,该通用显示器还包括壳体III,所述发光体为螺旋发光条,所述壳体III固定在密封食品外壳上,所述一次性锂电池固定在壳体III内,螺旋发光条固定在壳体III上并与一次性锂电池电连接。
进一步,该通用显示器还包括载体,所述发光体为长条形发光条,所述载体固定在密封食品外壳上,所述一次性锂电池固定在载体内,长条形发光条固定在载体上并与一次性锂电池电连接。
再进一步,所述发光体为发光环,所述发光环固定在密封食品外壳上,所述一次性锂电池固定在发光环内并与发光环内的导电体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将该通用显示器永久性固定在包装食品的外壳上,在食品生产工序下线出厂时就开始显示,一次性锂电池的有限电源量是设计成与保质期的时间相同的,若有限电源量耗尽则显示器发光体不再显示,表明食品已过期;该通用显示器是一次性使用的,无法二次充电再生成显示,达到显示器电源量与密封食品保质期同步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与密封食品保质期同步的通用显示器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一种与密封食品保质期同步的通用显示器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一种与密封食品保质期同步的通用显示器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4为一种与密封食品保质期同步的通用显示器的结构示意图四;
图5为一种与密封食品保质期同步的通用显示器的结构示意图五;
图6为一种与密封食品保质期同步的通用显示器固定在密封食品外壳上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一次性锂电池;2-壳体I;3-发光灯;4-壳体II;5-环形发光条;6-壳体III;7-螺旋发光条;8-密封食品外壳;9-载体;10-长条形发光条;11-发光环;12-电量调节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地描述。
如图1~6所示,一种与密封食品保质期同步的通用显示器,包括固定在密封食品外壳上的发光体和一次性锂电池1,发光体与一次性锂电池1电连接。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该一种与密封食品保质期同步的通用显示器,包括固定在密封食品外壳上的发光体、一次性锂电池1、壳体I2和电量调节片12。发光体为发光灯3,壳体I2固定在密封食品外壳上,一次性锂电池1固定在壳体I2内,发光灯3安装在壳体I2上并与一次性锂电池1电连接。电量调节片12安装在壳体I2内用于调节一次性锂电池1的电源量,使一次性锂电池1内的电源量与密封食品保质期同步。图1中的通用显示器适应塑料袋类铆固用,且适用于短期保质的密封食品。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该一种与密封食品保质期同步的通用显示器,包括固定在密封食品外壳上的发光体、一次性锂电池1和壳体II4。发光体为环形发光条5,壳体II4固定在密封食品外壳上,一次性锂电池1固定在壳体II4内,环形发光条5固定在壳体II4上并与一次性锂电池1电连接。图2中的通用显示器适应小口径瓶装类粘接用,且适用于短、中期保质的密封食品。
实施例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国民,未经陈国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2459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核反应堆内部电气控制棒驱动机构组件
- 下一篇:多屏幕电子邮件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