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烤管机下料托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22571.3 | 申请日: | 2013-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119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25 |
发明(设计)人: | 陈永良;郑德瑜;叶茂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通士达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47/74 | 分类号: | B65G47/74;B65G47/04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5204 | 代理人: | 杨依展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烤管机下料 托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直管荧光灯自动化生产线的设备,具体是一种烤管机上的下料托架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荧光灯玻管烤管机都具有下料托架装置,该下料托架装置用于控制从烤管机出料的玻管下落速度。现有的托架装置具有一块弧形的铁芙蓉。之所以选择铁芙蓉是因为1、铁芙蓉耐高温;2、铁芙蓉的柔性好,不容易把管挤压破;3、铁芙蓉容易成型,通过切割就可以做成我们需要的弧形。目前,这类用铁芙蓉做成的一体化的烤管机下料装置具有的缺点有,1、铁芙蓉虽然有一定的柔性,但是出现两根管挤在一起时,因没有足够的弹性,还是会把管挤破。2、铁芙蓉的耐高温能力有限,用了一个星期后就会变形,甚至变质成黑色糊状的东西,用了一个星期后就得更换铁芙蓉。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已有烤管机下料装置使用整块铁芙蓉带来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烤管机下料托架装置,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烤管机下料托架装置,它包括:
第一调整板,固定于该烤管机下料末端;
第二调整板,按玻管的传输方向,固定于所述第一调整板之后,且具有一可调整其与所述烤管机传输带间距的调节机构;以及
第三调整板,按玻管的传输方向,位于所述第二调整板之后,其前端固定,后端连通可使其复位的一弹性件;
其中,所述第一调整板、第二调整板和第三调整板沿所述烤管机下料末端的形状顺次排列为弧形,该弧形与所述烤管机之间的间隙与其上传输之玻管的直径相当;所述第一调整板、第二调整板以及第三调整板与玻管接触的表面为高温石棉。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一些优选者,可以有如下方面体现的特征:
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调节机构包括:
调节丝杆,在所述第二调整板背后与其定轴旋转配合;
导槽,同轴置于所述调节丝杆外部,其一端与所述调节丝杆螺纹配合;以及
压簧,活动穿接于所述调节丝杆,其两端各自固定于所述导槽和调节丝杆。
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调整板后端具有一弧形槽,该弧形槽内配合一横向固定的限位柱。
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为一扭簧。
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调整板、第二调整板和第三调整板均安装于同一下料架。
本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有:
1.第一调整板、第二调整板和第三调整板组成了三段式的弧形结构,使每个调整板的结构都很简单,利于使用其他规则形状的材料实现,并且第三调整板在末端具有了弹性的结构,因此不容易把管挤破,即使两根管挤在一个也不会把管挤破,减少了破管和歪管提高了生产效率。
2.调整板都用高温石棉实现,耐高耐磨性好,安装完后几乎不用更换;解决了频繁更换下料滑块铁芙蓉的问题,降低了生产成本;硬度高,分三节后,每段的结构都比较简单,容易加工。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侧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烤管机下料托架装置一个实施例的侧视示意图。
该装置的主体是一个下料架10就,其上安置了第一调整板20、第二调整板30和第三调整板40,所以本装置结构紧凑。三个调整板与玻管70接触的表面为高温石棉。第一调整板20固定于烤管机60下料末端;第二调整板30,按玻管70的传输方向(图中倾斜的箭头方向),固定于第一调整板20之后,它具有一个调节机构,此调节机构可调整该第二调整板20与烤管机60之间的间隙大小。本方案调节机构包括一调节丝杆31、一导槽33和压簧32,此调节丝杆31在第二调整板30的背后与其定轴旋转配合;导槽33同轴置于调节丝杆31的外部,其下端与调节丝杆31螺纹配合;压簧32活动穿接于调节丝杆31,其两端各自固定于导槽33和调节丝杆31。该调节机构可以通过旋动调节丝杆31便利地调整第二调整板30与烤管机60之间的间隙,同时精度高,固定可靠。
第三调整板40,按玻管70的传输方向,位于第二调整板30之后,其前端固定,后端连通可使其复位的一弹性件43。第一调整板20、第二调整板30和第三调整板40沿烤管机60下料末端的形状顺次排列为弧形,该弧形与烤管机60之间的间隙与其上传输之玻管70的直径相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通士达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厦门通士达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2257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纤维中管结构
- 下一篇:一种能与健身器结合的场景同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