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X射线测厚仪冷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21995.8 | 申请日: | 2013-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801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8 |
发明(设计)人: | 王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酒泉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38/04 | 分类号: | B21B38/04 |
代理公司: | 甘肃省知识产权事务中心 62100 | 代理人: | 唐瑶 |
地址: | 735100 ***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射线 测厚仪 冷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冷却装置,尤其涉及一种X射线测厚仪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X射线测厚仪的测量基于放射性原理,通过放射性射线穿过被测量的物体,一个接受装置安装在物体的另一侧来测量射线的强度。当射线穿过板带时,一些射线剂量将被板带吸收,剩下的没有被吸收的射线到达接受探测器。探测器将测量射线的强度和电离室产生的电流,这两个因素都与板带的厚度成比例关系,这就要求装置所发生的射线为标准强度的射线,不可发生波动。
现有X射线测厚仪工作时位于轧件下方200mm,轧件温度在1040℃左右,X射线测厚仪的外部没有任何外部冷却装置,由于长期处于高温环境,经常受热产生高温变形。另外,X射线测厚仪的下颚面板、测厚仪上盖和射源窗口的材质与厚度不一致,高温变形后产生的收缩量不同,导致射源窗口产生裂口,轧机及辊道冷却水进入到设备内部并遮挡X射线束,使所发生的X射线强度衰减,造成大批量的热轧件厚度控制精度超标,同时由于设备内部进水,会导致X射线发生系统(高压155Kv)对地放电,烧毁X射线管,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有效提高设备测量精度、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的X射线测厚仪冷却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X射线测厚仪冷却装置,包括设置在热轧辊道之间过渡滑架下方的X射线测厚仪,X射线测厚仪上盖板的前部是射源窗口,所述射源窗口的后方设有挡水板;所述上盖板的后部固定连接有工字型的遮蔽盖板,所述挡水板与遮蔽盖板之间设有冷却水管,所述冷却水管上设有冷却水喷嘴;所述射源窗口的上方位置设有压缩空气管,所述压缩空气管的前端设有第一喷嘴和第二喷嘴;所述冷却水管和压缩空气管分别与所述过渡滑架固定连接。
所述冷却水管上设有5个向下倾斜45°的冷却水喷嘴。
所述第一喷嘴与所述压缩空气管呈水平向下20°角,所述第二喷嘴与所述压缩空气管呈水平向上45°角。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X射线测厚仪冷却装置,降低了射源窗口的工作温度,保证了射源窗口的完好性,使X射线发射装置工作稳定性,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解决了轧件厚度控制精度超标的现象,提高了产品轧制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中,1-遮蔽盖板,2-冷却水喷嘴,3-测厚仪上盖板,4-冷却水管,5-射源窗口,6-压缩空气管,7-辊道,8-挡水板,9-第一喷嘴,10-第二喷嘴,11-过渡滑架,12-下颚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X射线测厚仪冷却装置,X射线测厚仪位于热轧辊道7之间过渡滑架11的下方,X射线测厚仪的上盖板3的前部是射源窗口5,上盖板3通过螺栓固定在下颚面板12上,内部开有风槽。在射源窗口5的后方100mm处焊接有一块高度为25mm的挡水板8。在上盖板3的后部用螺丝固定连接一个工字型的遮蔽盖板1,遮蔽盖板1的长×宽为220×600mm。遮蔽盖板1与上盖板3之间的高度为30mm。遮蔽盖板1低于过度滑架20mm以上。在挡水板8与遮蔽盖板1之间安装有冷却水管4,冷却水管4与挡水板8之间的距离为5mm,冷却水管4焊接在过度滑架11的下部,低于过度滑架11上表面5mm。冷却水管4上安装有5个向下倾斜45°的冷却水喷嘴2。遮蔽盖板1可以阻挡冷却水喷溅到轧件上,避免造成轧件的降温,挡水板8可以将冷却水喷嘴喷溅回流的水挡住,保持射源窗口5的干燥清洁,避免由于射源窗口5上有水造成的测量失真。冷却水喷嘴2可以保证冷却水喷嘴2喷出的水流入遮蔽盖板1与上盖板3的空隙之间,并向后流淌,覆盖X射线测厚仪从挡水板8往后的上表面,保证冷却效果。冷却水喷嘴2的喷水方向避开射源窗口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酒泉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酒泉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2199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