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空气净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20187.X | 申请日: | 2013-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083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07 |
发明(设计)人: | 王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玉 |
主分类号: | B01D50/00 | 分类号: | B01D50/00;B01D53/84;B01D53/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000 山东省济南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空气净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净化领域,具体地说是去除多种污染物,包括一氧化碳、甲醛等挥发性有机物和各类尺度颗粒物的一种空气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煤和石油等燃料的消耗量持续增长,一氧化碳的排放量也随之增多,废气正在污染着大气。据1970年不完全统计,全世界一氧化碳总排放量达3.71亿吨。其中汽车废气的排出量占2.37亿吨,约占64%,成为城市大气日益严重的污染来源。采暖和茶炊炉灶的使用,不仅污染室内空气,也加重了城市的大气污染。一些自然灾害,如火山爆发、森林火灾、矿坑爆炸和地震等灾害事件,也会造成局部地区一氧化碳浓度的增高。吸烟也会造成一氧化碳污染危害。急性的一氧化碳中毒,常发生在车间事故和冬季家庭取暖不慎时。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任务是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对多种污染物,包括一氧化碳、甲醛等挥发性有机物和各类尺度颗粒物有特殊效果的一种空气净化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按以下方式实现的,该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包括盒体、盒体内设置有风道、灰尘盒、高压离心风机、高压喷头和电机。
作为优选,所述风道一端设置有进风口,另一端设置有出风口。
作为优选,所述风道一端的进风口处设置有进风风扇,另一端的出风口处设置有出风风扇。
作为优选,所述进风风扇和出风风扇与电机连接,风量为200m3/h。
作为优选,所述高压离心风机和高压喷头与电机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风道内设置有HEPA滤网、静电滤网、蛋白净化单元和活性炭滤网。
蛋白净化单元工作原理:空气经过静电滤网后,通过高压离心风机的吸力,使气体从下往上流动,而高压喷头则由上向下喷洒蛋白液,对多种物质起到吸收作用,净化后的空气通过风道进入活性炭滤网后由出风口排出。可以有效地将直径为0.1—20微米的液态或固态粒子从气流中除去,同时,也能吸收部分气态污染物。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所产生的有益效果是:该空气净化装置技术原理先进、净化功能强、实用性强,克服了现有空气净化器对多种污染物包括一氧化碳、甲醛等挥发性有机物和各类尺度颗粒物去除效果不佳的缺点,提供了一种以蛋白净化单元为核心的空气净化器,其特点是利用仿生原理和蛋白变性原理,污染物与特定蛋白发生化学和生物反应,使污染物从空气中分离,实现空气净化。风道内置纤维滤网、静电滤网、蛋白净化单元、活性炭滤网等,对一氧化碳、甲醛、苯系物、氨、TVOC等物质,能够过滤0.3微米以下的颗粒物;与现有空气净化器相比,对细小颗粒物如PM2.5、及其附着的和空气中的多种污染物的去除更为有效,避免了一般滤网仅能去除颗粒物的性能单一,解决了吸收和吸附法的污染物易存在的“饱和”的问题。适用于家庭、办公室和生产车间等对空气环境质量有要求的各类场所。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分别表示:
1-盒体;2-风道;3-灰尘盒;4-高压离心风机;5-高压喷头;6-电机;7-进风口;71-进风风扇;8-出风口;81-出风风扇;9-纤维滤网;10-静电滤网;11-蛋白净化单元;12-活性炭滤网 。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祥予说明。
参照附图1所示,该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按以下方式实现的,该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包括盒体1、盒体1内设置有风道2、灰尘盒3、高压离心风机4、高压喷头5和电机6。
作为优选,所述风道2一端设置有进风口7,另一端设置有出风口8。
作为优选,所述风道2一端的进风口7处设置有进风风扇71,另一端的出风口8处设置有出风风扇81。
作为优选,所述进风风扇71和出风风扇81与电机6连接,风量为200m3/h。
作为优选,所述高压离心风机4和高压喷头5与电机6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风道2内设置有HEPA滤网9、静电滤网10、蛋白净化单元11和活性炭滤网12。
蛋白净化单元11工作原理:空气经过静电滤网10后,通过高压离心风机4的吸力,使气体从下往上流动,而高压喷头5则由上向下喷洒蛋白液,对多种物质起到吸收作用,净化后的空气通过风道2进入活性炭滤网12后由出风口8排出。可以有效地将直径为0.1—20微米的液态或固态粒子从气流中除去,同时,也能吸收部分气态污染物。
本实用新型未经描述的技术特征可以通过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玉,未经王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2018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