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智能识别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18577.3 | 申请日: | 2013-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338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14 |
发明(设计)人: | 孙凯凌;陈实;沈颖盈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得尔达国际物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7/00 | 分类号: | G06K7/00;B65G1/137 |
代理公司: | 苏州威世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5 | 代理人: | 杨林洁 |
地址: | 215121 江苏省苏州市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识别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智能识别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很多企业仍然采用人工的方式管理物资进出库,随着物资种类及数量的增加,物资出入库频率剧增,相应的,对分发物资的准确性及效率性有更高的要求;一方面,物资由于未被系统的管理,在进入仓库后,被混乱的置于仓库中,需要出库时,难以在混乱放置的物资当中找到需要提取的物资;另一方面,物资出库时,不同的物资将被分往不同的区域,目前,还没有一种机械能自动将物资按类自动分配;导致物资进出库的效率都很低;因此,传统的人工仓库监管模式已难以满足仓库管理的快速、准确、智能的要求,严重影响了企业的运作效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识别系统。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一种智能识别系统,其包括:系统操作台,电气控制柜及输送线;设置在输送线上的RFID检测装置;和通过分流机连通所述输送线的分流线;所述RFID检测装置到所述输送线的起始端的距离小于所述分流线到所述起始端距离。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对应一台所述分流机至少设置一条所述分流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RFID检测装置包括一通过输送线的开口,以及设置于所述开口内可自动调节角度的RFID天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RFID检测装置包括一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底座和与底座连接的上半壳体,所述底座和上半壳体形成供输送线穿过的开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壳体的材质为陶瓷或铝合金。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壳体包括设置于所述输送线两侧的支撑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RFID天线分为两组分布在输送线的上下两侧,其中第一组RFID天线相对所述输送线设置于所述支撑部上,第二组RFID天线相对所述输送线设置于壳体内侧底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识别系统,物资进出仓库时要先通过RFID检测装置的扫描,可以使其按需要智能分配,本实用新型取代了传统的人工仓库监管模式,满足仓库管理中要求的快速、准确、智能的需求,提高了企业的运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识别系统中入库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所示的RFID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识别系统中出库区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识别系统中入库区流程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识别系统中出库区流程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入库区,10;出库区,30;输送线,(11,31);动力输送线,(101,301);无动力折叠输送线,(102,302);RFID检测装置,(12,32);壳体,121;底座,1211;上半壳体,1213;支撑部,123;RFID天线,125;第一组RFID天线,1251;第二组RFID天线1253;分流机,(13,33);分流线,(14,34);系统操作台,(15,35);电气控制柜,(16,36);工作台,(17,37);物资(18,3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说明的是,所述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所述实施例所作的功能、方法、或者结构上的等效变换或替代,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内所描述的表达位置与方向的词,输送线及分流线上箭头的指向为物资的流通方向,输送线上箭头的尾端为输送线的起始端;所描述的表示角度的词,指的是设备与水平面所成的角度。
如图1所示,智能识别系统中入库区10包括用于输送物资18并由动力输送线101和无动力折叠输送线102组成的输送线11;设置在靠近输送线11起始端的RFID检测装置12,和通过分流机13连通所述输送线11的分流线14;用于控制入库区10中智能识别系统运行的系统操作台15;给入库区10中智能识别系统供电的电气控制柜16;及设置在输送线11或分流线14旁边的工作台17。其中,对应一台所述分流机13至少设置一条所述分流线14;所述RFID检测装置12到所述输送线11的起始端的距离小于所述分流线14到所述输送线11的起始端距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得尔达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得尔达国际物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1857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水费卡
- 下一篇:移动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