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大面积深厚软地基联合抛石挤淤分层降水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17949.0 | 申请日: | 2013-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960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0 |
发明(设计)人: | 吴非;丁超;邓建设;李志华;罗努银;赖卫祖;张红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五局土木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9/10 | 分类号: | E02D19/10;E02D19/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004 湖南省长沙市中意***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面积 深厚 地基 联合 抛石挤淤 分层 降水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降水工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降水结构,具体涉及一种大面积深厚软地基联合抛石挤淤分层降水结构。
背景技术
沿海大量市政工程的建设大多位于软弱淤泥地质环境中,大部分淤泥质粉质粘土具有一定的连结作用,在未受到扰动时常处于软塑状态,有一定的结构性,但一经开挖,其结构就会被完全破坏,呈现流动状态,类似于“芝麻糊”状,从而导致施工人员和机械塌陷,施工困难,沟槽开挖中经常出现迅速渗水并导致槽壁失稳。距离海岸越近,地下水受海水涨落潮影响越大。深沟槽成型不易,开挖采用控制加载法施工时对排水固结要求较高,降排水措施非常关键。
沿海饱和淤泥地质环境中,该类情况管道开挖时必须采取控制加载法分层开挖,对降排水要求较高,每层开挖完成后要尽快的完成基础的排水固结,以便进行下一层施工,降水难度大、费用高,因此降水的成功与否关系到整个工程能否顺利进行。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大面积深厚软地基联合抛石挤淤分层降水结构,提出“联合抛石挤淤分层降水”的降排水新理念,通过数值计算确定方案,取得了很好的降水效果,能快速满足分层开挖方案的排水需求,排水量上得到了优化控制,为类似工程提供了基础数据,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大面积深厚软地基联合抛石挤淤分层降水结构,轻型降水井点分布在沟槽顶两侧距边坡0.5~2m处,相邻轻型降水井点间隔距离为0.8~4m。
进一步优选,沟槽底为抛石挤淤骨架层。
进一步优选,沟槽的地层岩性主要为饱和淤泥。
进一步优选,沟槽的降排水装置为截水沟和集水井。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经过现场跟踪监测,采用该结构降水后土体固结,提高了基坑的边坡稳定性,防止流砂,增加了基坑开挖的安全性,可减少边坡的放坡坡比,平均可减少边坡放坡土方量的1/3~1/2以上,同时为抛石挤淤顺利进行提供了必要保障。降水后土层固结,基底干燥稳定,提高了土的承载力。便于用大型机械进行土方施工,提高工效,缩短工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大面积深厚软地基联合抛石挤淤分层降水结构的原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沟槽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参照图1,一种大面积深厚软地基联合抛石挤淤分层降水结构,轻型降水井点分布在沟槽顶两侧距边坡L10.5~2m处,相邻轻型降水井点间隔距离L2为0.8~4m。沟槽底为抛石挤淤骨架层。如图2所示,沟槽的地层岩性主要为饱和淤泥。沟槽的降排水装置为截水沟和集水井。
本实用新型的降排水原理是在深沟槽两侧埋置轻型井点管,采用预先控制的排施来保障深沟槽分层连续开挖控制加载施工过程中对水位的掌控,沟槽内则利用临时排水沟和集水井将水排至沟槽外。假定沟槽总涌水量Q全部由轻型井点(Q1)排走,少量沟槽内作业扰动产生水量由集水井(Q2)排走,即Q≈Q1,以此为依据通过数值计算得出渗沟的长度和轻型井点的数量。在施工过程中,轻型井点(Q1)的量要根据现场实际涨潮影响来确定最大值,并以此配置排水泵。
沟槽涌水量计算
计算条状沟槽涌水量Q
式中:L,-条状沟槽、基坑长度(m);K,-垂直渗透系数;H-潜水含水层厚度(m);h-抽水前与抽水时含水层厚度的平均值(m);R-水井影响半径(m);
计算井点管数量与井距确定
根据假定,轻型井点排水量Q=Q1
再根据现场抽水试验报告,得出单井出水量q,故轻型井点管的数量可按下式计算:
井点管根数n=1.1Q/q(q:单根井管出水量);
井点管间距:D=L/n(D;井点管间距;L:总管长度;n:井点管的埋设深度H计算(不包括滤管)
H≥H1+h+I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五局土木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建五局土木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1794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柔性环形主动覆标机构
- 下一篇:一种无线充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