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能源汽车水冷电池热管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13693.6 | 申请日: | 2013-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800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04 |
发明(设计)人: | 李韧;陈顺东;丁传记;吴成加;李兵;刘超;王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50 | 分类号: | H01M10/50 |
代理公司: | 合肥天明专利事务所 34115 | 代理人: | 金凯 |
地址: | 230051***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能源 汽车 水冷 电池 管理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具体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水冷电池热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常用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普遍采用电加热带加热和风扇散热的方式,因为电池组成结构的限制,加热和散热的都只是在电池箱体的外层进行,无法实现快速高效的加热或散热需求,而动力锂电池的容量和放电能力与温度有直接关系,当温度低于一定值时会造成容量下降,在实际应用中发现,电池在低温下循环使用必然会造成动力锂电池的使用寿命缩短;当温度高于一定值时会造成电池内部电解液发生化学反应释放出气体,严重时会造成电池鼓包甚至涨裂,直接影响电池的性能,甚至发生事故。考虑到季节更替带来的温度变化,如何保证动力电池各模块温度快速高效的控制在电池理想温度区间,设计一种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热管理系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水冷电池热管理系统,该系统可以实时对电池温度进行管理。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包括整车控制器、电池管理系统、动力电池、散热水箱、散热风扇、循环水泵、电控加热单元,所述的整车控制器的输入端与电池管理系统相连,整车控制器的输出端分别与散热风扇、循环水泵及电控加热单元相连,所述的散热风扇设置在散热水箱的侧部,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设置在动力电池的内部,散热水箱、循环水泵、电控加热单元以及动力电池之间依次通过水路相连。
所述的散热水箱的出水口与循环水泵的进水口相连,循环水泵的出水口与电控加热单元的进水口相连,电控加热单元的出水口与动力电池的进水口相连,动力电池的出水口与散热水箱的进水口相连。
所述的整车控制器与电池管理系统之间通过CAN总线连接。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由电池管理系统实时采集电池内部的温度信息并传递给整车控制器,整车控制器根据读取的温度信息控制散热风扇、循环水泵、和电控加热单元,通过水路来实现对动力电池的加热或散热,以保证动力电池内部的温度处于需求温度范围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的一种新能源汽车水冷电池热管理系统,包括整车控制器1、电池管理系统2、动力电池3、散热水箱4、散热风扇5、循环水泵6、电控加热单元7,整车控制器1的输入端与电池管理系统2相连,整车控制器1的输出端分别与散热风扇5、循环水泵6及电控加热单元7相连,散热风扇5设置在散热水箱4的侧部,电池管理系统2设置在动力电池3的内部,散热水箱4、循环水泵6、电控加热单元7以及动力电池3之间依次通过水路相连,具体地说,散热水箱4的出水口与循环水泵6的进水口相连,循环水泵6的出水口与电控加热单元7的进水口相连,电控加热单元7的出水口与动力电池3的进水口相连,动力电池3的出水口与散热水箱4的进水口相连;整车控制器1与电池管理系统2之间通过CAN总线连接。
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在动力电池3使用过程或充电时,电池管理系统2实时采集动力电池3内部的温度信息传输到CAN总线,整车控制器1实时读取该温度信息,当温度高于第一级高温阈值时,整车控制器1通过输出端口控制循环水泵6开启,冷却水开始循环,根据温度反馈,如果温度开始回落,整车控制器1保持循环水泵6循环,使动力电池3的温度降低到稳定工作范围的温度后,停止循环水泵6工作;如果温度持续上升至高于第二级高温阈值时,整车控制器1控制散热风扇5开启,加大水冷系统的散热能力,把动力电池3的温度控制在动力电池稳定的工作范围内,关闭散热风扇5。
当温度低于低温阈值时,整车控制器1通过输出端口整车控制器循环水泵6开启,同时开启电控加热单元7,循环水此时对动力电池3内部起到加热作用,依靠动力电池3内部的结构和良好的水循环热传导能力,动力电池3内部温度会很快上升,当动力电池3内部温度达到动力电池稳定的工作范围温度后,整车控制器1关闭电控加热单元7,延迟一段时间后再关闭循环水泵6。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1369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除冰除雾功能的球型摄像机
- 下一篇:可打印输出SMS信息的无线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