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焊缝扫查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13175.4 | 申请日: | 2013-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413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16 |
发明(设计)人: | 郑雄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海洋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N29/26 | 分类号: | G01N29/26;G01N29/04 |
代理公司: |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2 | 代理人: | 袁忠卫 |
地址: | 316004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焊缝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超声波扫查机构,尤其是一种用于船体的超声波焊缝扫查机构。
背景技术
在超声波检测钢结构焊缝缺陷时,超声波探头通过耦合剂与工件表面接触,在检测过程中必须保持探头与工件表面一定的距离,距离过大会产生提离效应从而影响到探头与工件表面的耦合稳定度;另外,在使用超声波自动化探伤设备对焊缝进行探伤时,往往要求将两组探头(一组发射用、一组接收用)对称地安置在焊缝的两边并沿垂直于焊缝的方向上作等速运动,与平行于焊缝的方向上的运动组合可完成对焊缝的锯齿形扫查。两组探头的同步性对探伤的效果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在自动化探伤时必须既要防止探头与工件表面直接接触造成损坏又要适应工件表面的凹凸不平,影响到探伤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探伤准确性和可靠性好、精度高的焊缝扫查机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焊缝扫查机构,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有能沿着机架的导杆移动的探头架,所述探头架上安装有探头夹持头,所述探头夹持头内固定有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探头架和所述探头夹持头之间设有压缩弹簧,所述探头的壳体底部安装有滚珠。
所述机架上设有带动所述探头架移动的由伺服电机驱动的同步带,所述机架上位于所述探头架两侧设有限制探头架移动的行程开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采用滚珠加压缩弹簧的结构,既防止探头与工件表面直接接触造成损坏并适应了工件表面的凹凸不平,又保证探头与工件表面能够很好地接触,提高了探伤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采用同步带传动和行程开关控制的结构,保证了两组探头的同步运动的精度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扫查机构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扫查机构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见图1和图2,一种焊缝扫查机构,用于船体表面焊缝的自动探伤,包括机架1,机架1上设有探头架2,机架1在位于探头架2的下方设置有导杆11,探头架2可沿着导杆11进行水平移动(图1上看为左右方向移动)。超声波探头3固定在探头夹持头4内,探头夹持头4安装在探头架2上。
探头架2的上方连接到水平设置在机架1上的同步带5,同步带5由伺服电机6驱动,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从而带动探头架2沿着导杆11在水平方向移动。机架1的两侧设置有行程开关7,用于限制探头架2的移动幅度。当探头架2沿着导杆11移动碰触到行程开关7时,通过相应的继电器控制模块作用,控制伺服电机6反转,从而带动同步带5反转,使得探头架2向相反方向运动,实现了探头3自动的水平往复运动。
探头架2和探头夹持头4之间安装有压缩弹簧8,探头3的壳体底部安装有四个滚珠9。
在进行检测作业时,将两组焊缝扫查机构对称设置,然后将探头3垂直于工件表面,由于压缩弹簧8的存在,可将探头3尽可能地压附在工件表面上,从而适应工件表面的起伏凹凸,保持探头3与工件表面的距离从而削弱提离效应。同时,移动时以滚珠9直接接触工件表面,既防止探头3与工件表面直接接触造成损坏,又减小了探头3壳体与工件表面之间的摩擦阻力。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前提下,还可以做出多种变形和改进,这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海洋学院,未经浙江海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1317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