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改良型注塑模具的二次顶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13014.5 | 申请日: | 2013-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981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8 |
发明(设计)人: | 蔡峻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健大电业制品(昆山)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40 | 分类号: | B29C45/4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314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改良 注塑 模具 二次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塑胶模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改良型注塑模具的二次顶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面对全球经济不景气,客户降低产品价格的呼声不断增强,原材料和人力成本不断增加,在塑胶产品制造生产过程中,追求各环节的完美实现,以实现整个过程的高质与高效。而塑胶模具中旧顶出系统在使用时,安装需钳工师傅仔细安装,甚至在模具保养时都要求钳工参与安装,大大增加了工作的难度;注塑生产时,由于机构的经常失效,导致产品粘模,16穴的常变成13穴,12穴甚至更少,产品品质、机器稼动率和生产效率受严重影响,生产不正常,返修率高,劳动强度大,材料被浪费等疑难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改良型注塑模具的二次顶出装置,降低了生产成本,质量稳定,生产效率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改良型注塑模具的二次顶出装置,包括:第一夹板、第二夹板、顶杆和挂钩,所述第一夹板两侧分别设置第一挡块,所述第二夹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挡块,所述挂钩通过滑动支撑板挂扣在第一挡块上,所述顶杆同时串接在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的中间。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为考虑到顶杆在推料时因行程过长出现断针现象,将顶杆分为两个部分,所述顶杆包括第一顶杆和第二顶杆,所述第一顶杆的直径小于第二顶杆的直径,所述第一顶杆和第二顶杆设置在同一轴线 上。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挡块通过螺钉固定在第一夹板的两侧;所述第二挡块通过螺钉固定在第二夹板的两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改良型注塑模具的二次顶出装置采用模具夹板与夹板外的挂钩与挡块配合的方式,减少了模具内部顶出结构,不粘模,返修率低,增加模腔内产品数量的分布,产品品质、机器稼动率和生产效率都有所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改良型注塑模具的二次顶出装置的闭模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改良型注塑模具的二次顶出装置的第一次顶料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改良型注塑模具的二次顶出装置的第二次顶料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第一夹板;2、第二夹板;3、顶杆;4、挂钩;10、第一挡块;20、第二挡块;30、第一顶杆;31、第二顶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请参阅图1、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包括:一种改良型注塑模具的二次顶出装置,包括:第一夹板1、第二夹板2、顶杆3和挂钩4,第一夹板1两侧分别设置第一挡块10,第二夹板2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挡块20,挂钩4通过滑动支撑板挂扣在第一挡块10上,顶杆3同时串接在第一夹板1和第二夹 板2的中间。
进一步说,所述顶杆3包括第一顶杆30和第二顶杆31,第一顶杆30的直径大于第二顶杆31的直径,第一顶杆30和第二顶杆31设置在同一轴线上;第一挡块10通过螺钉固定在第一夹板1的两侧;第二挡块20通过螺钉固定在第二夹板2的两侧。
本实用新型改良型注塑模具的二次顶出装置的工作过程是:在闭模状态下,挂钩4紧扣在第一挡块10上,在注塑完成后,挂钩4脱离第一挡块10,推动第一夹板1带动第一顶杆30向前移动,第一顶杆30又推动第二顶杆31向前移动,这时产品只从模具腔体内脱离出一部分,第一夹板1停止运动,再次单独推动第二夹板2向前移动,这时第一夹板1和第二夹板2之间有了一定的间隙,第一顶杆30也停止移动,只有第二顶杆31再次推动模具腔体内的产品5,并将产品5脱离模腔,完成脱料。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健大电业制品(昆山)有限公司,未经健大电业制品(昆山)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1301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重型车用活动踏板
- 下一篇:一种汽车中地板中央通道上的加强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