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气井排水采气涡流平衡式柱塞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12337.2 | 申请日: | 2013-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303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9 |
发明(设计)人: | 张春;赵喜民;陈海涌;陈启文;张春雨;李曙亮;刘刚果;金大权;张金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3/00 | 分类号: | E21B4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实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13 | 代理人: | 杜伊芳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井 排水 涡流 平衡 柱塞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井排水采气涡流平衡式柱塞,属于柱塞气举排水采气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柱塞气举技术是将柱塞作为气液间的机械界面,利用气井自身能量推动柱塞在油管内进行周期举液,阻止气体上窜和液体回落,从而减少液体滑脱效应,增加间歇举升效率。将该柱塞气举技术用于低压低产井生产,可实现气井的周期性间歇开井,满足生产要求,提高生产效率。
柱塞举升装置是通过时间控制器周期性地控制气动阀开关工作的,即气动阀关闭后,柱塞自行下落至井底座落器,而油管液面则不断上升并超出柱塞高度。当井筒压力恢复到足以举升柱塞以上液体时,气动阀打开,气体将柱塞及其上方液柱推至地面。等达到设定的气井生产时间后,气动阀自动关闭,柱塞下落,如此周而复始。
目前,苏里格气田使用的常规柱塞以衬垫式柱塞、柱状柱塞和刷式柱塞为主。受气井采气树和柱塞结构的制约,部分气井开井后,柱塞往往不能经到位传感器升至防喷管,而滞留在气井采气树大四通以下,产生节流效应,影响气井生产。苏里格气田地层能量低,气井产量小,携液能力弱,部分气井井筒积液较为严重。柱塞投用后,其上方液柱压力过高,导致依靠地层能量无法有效地举升柱塞至井口,液柱全部回落,造成井筒积液无法排出,积液严重,甚至水淹停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井排水采气涡流平衡式柱塞,其能提高柱塞运行效率,提升柱塞气举排水采气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内容如下:
本柱塞顶部为打捞头;打捞头下方为杆身上设有螺旋带的绕流器;绕流器下方为球座,球座侧壁上设有观察窗,球座顶盖上设有纵向的泄流孔,球座顶盖下表面与球座内腔底面为对称的两个球面,钢球设在两球面之间,球座下部变径锥体内设有连通球座内腔的进气孔;球座底端连接缓冲尾。
本柱塞在井筒内运行时,气流通过绕流器螺旋带推动其螺旋升至井口,此间,能顺利通过采气树大四通升至捕捉器,不发生柱塞卡阻。柱塞上方的液柱能根据气井地层能量的恢复程度及钢球的上、下自由移动来平衡柱塞的上、下游压力,使多余的液柱滑落至井底,从而能有效解决因柱塞举升液柱高度过高而无法到达井口的问题,提高柱塞举升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气井排水采气涡流平衡式柱塞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参照图1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本柱塞包括打捞头1、螺旋带2、绕流器3、泄流孔4、观察窗5、钢球6、球座7、进气孔8和缓冲尾9:
本柱塞顶部为打捞头1;打捞头1下方为杆身上设有螺旋带2的绕流器3;绕流器3下方为球座7,球座7侧壁上设有观察窗5,球座7顶盖上设有纵向的四个泄流孔4,球座7顶盖下表面与球座内腔底面为对称的两个球面,钢球6设在两球面之间,球座7下部变径锥体内设有连通球座内腔的进气孔8;球座7底端连接缓冲尾9。
本柱塞的打捞头1、绕流器3和球座7采用316L不锈钢整体加工而成,缓冲尾9由塑料加工而成。绕流器3和球座7的最大外径为58mm,绕流器3杆身直径为30mm,泄流孔4直径为5mm,对称泄流孔4中心间距为45mm,进气孔8直径为20mm。
本柱塞的投放及工作过程如下:
1、投放过程:
关闭气井,将井口防喷管管段放空泄压至0MPa。打开防喷管,通过打捞头1下放本柱塞,卡在捕捉器上。然后安装防喷管,导通气井柱塞气举生产流程,松开捕捉器。本柱塞自由下落至井底座落器,而井底积液则通过本柱塞与油管间的间隙缓慢溢至本柱塞上方。
2、举液过程:
达到气井恢复压力的设定时间后,本柱塞控制器打开薄膜阀,地层高压气体通过进气孔8进入球座7腔体,推动钢球6上行至球座7上球面,封堵住泄流孔4,气流通过观察窗5升至绕流器3,作用于螺旋带2上。因为柱塞上方的液柱具有密封作用,所以气流能推动柱塞及其上方液柱整体螺旋上行。
当气流的推力小于本柱塞及其上方液柱的自重时,钢球6下行至球座7下球面,液柱通过泄流孔4进入球座7内,并通过进气口8落至井底。随着液柱的下落,本柱塞上方压力下降。当本柱塞上方压力低于其下方压力时,本柱塞则重新开始上升过程。如此反复,直至本柱塞上行至井口,完成单次举液过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1233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支架结构及具有该支架结构的摄像模组
- 下一篇:阵列基板、液晶显示面板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