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风力发电设备的新型换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10914.4 | 申请日: | 2013-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129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7 |
发明(设计)人: | 何少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佳一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9/18 | 分类号: | H02K9/18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温旭 |
地址: | 519000 广东省珠海市香***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风力 发电 设备 新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力发电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风力发电设备的新型换热装置。
背景技术
近几十年来,在世界范围内,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迫使人们去积极研究可以代替传统能源的清洁能源,其中,风力发电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风力发电技术还不足够成熟,风力发电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及寿命是业内难以解决的难题,从而直接影响了风力发电技术的普及应用。其中,风力发电设备在应用中的散热问题是影响其使用寿命和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如风力发电设备中的发电机、齿轮箱、变频器等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热量,如不及时散发出去会导致局部零件温度过高,最终导致发生故障。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针对背景技术中所述的问题,提供一种应用于风力发电设备的散热效率更高的散热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风力发电设备的新型换热装置,包括一个用于散热的换热芯,所述换热芯固定于机舱顶壁外侧中央,其设有内循环风道和外循环风道;所述内循环风道设有内循环风机组件;所述外循环风道通过自然风散热,外循环风道方向垂直于风力发电设备的风叶转动的圆周面;所述内循环风道的进气口和出气口通过一密闭的管道连接,所述管道穿过所述机舱连接到机舱内的发电机,所述的内循环风道的进气口和出气口分别作为内循环进风口和内循环出风口;所述外循环风道的两端分别为外循环进风口和外循环出风口,通过自然风将所述换热芯内的热量带走。
所述换热芯包括外框支架和散热片,所述内循环风机组件放置于风机支架内并置于机舱内部,其由壳体和一个或多个电动机组成,所述电动机的转轴上均设有风叶。
所述内循环风机组件的壳体上设有多个散热孔。
所述发电机与所述内循环风机组件连接,其进气口与所述发电机的发热部分邻近,其出气口通过所述换气通道与所述内循环进风口连接。
所述换热芯顶部设有挡雨板。
所述挡雨板是金属挡雨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备如下优点:
所述换气通道实现内循环换气散热,自然风从所述外循环进风口进入,再从外循环出风口吹出,将换热芯中的热量带走,从而实现了内外循环交叉散热,提高了散热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之外循环气流原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之内循环气流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施例之风力发电设备的新型换热装置,其包括一用于散热的换热芯2,该换热芯2固定于机舱1顶壁外侧中央,所述换热芯2包括外框支架和散热片,所述换热芯2设有内循环风道和外循环风道,所述内循环风道设有内循环风机组件5;所述外循环风道不含风机组件,通过自然风散热。所述内循环风机组件5由壳体和一个或多个电动机组成,所述电动机的转轴上均设有风叶。
所述机舱1内设有发电机4,所述内循环风道包括一个密闭的管道3,所述管道3通过所述机舱1连接到所述发电机4。所述发电机4连接所述内循环风机组件5,该内循环风机组件5的进气口与所述发电机4散热集中的位置连接,其出气口通过所述管道3与所述换热芯2的内循环进风口连接,所述换热芯2内循环风道的进气口和出气口分别作为内循环进风口和内循环出风口,图2中箭头所示方向即为内循环气体流动方向;所述换热芯2外循环风道的两端分别为外循环进风口和外循环出风口,利用自然风将所述换热芯内的热量带走,图1中箭头所示方向即为自然风流动方向。
所述内循环风机组件5的壳体上可以设多个散热通孔。
所述换热芯2的顶部设有金属挡雨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佳一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未经珠海佳一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1091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