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插座防护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09911.9 | 申请日: | 2013-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802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04 |
发明(设计)人: | 纪晓霞;全景月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R13/52 | 分类号: | H01R13/52;H01R13/66 |
代理公司: | 上海德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04 | 代理人: | 郁旦蓉 |
地址: | 20009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插座 防护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插座防护盖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可以检测氧气浓度的插座防护盖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城市化进程迅速,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尤其是在像浴室内等潮湿环境下使用的电器种类越来越多。但是,像浴室内存在一个较大的隐患,天气寒冷时浴室在被使用时经常是封闭的且产生大量水汽,不仅存在漏电损害电器的使用寿命,而且缺氧使人身安全受到危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已有的插座防护盖的技术基础上作了改进,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监测氧气浓度的插座防护盖装置,并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插座防护盖装置不需拆解插座本身,不影响插座的正常使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监测氧气浓度的对插座进行防护的插座防护盖装置,具有这样的特征:包括,密封套部,用于密封保护插座;以及氧气浓度监测部,被设置安装在密封套部上,其中,密封套部设有用于防护的外壳、使外壳密封或者开口的开关单元以及将外壳覆盖安装在插座外的连接件,氧气浓度监测部设有:用于监测氧气浓度的传感器;用于发出警报的警报器;用于供电的电源;以及控制传感器、警报器以及电源的控制单 元。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插座防护盖装置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外壳为透明的防潮塑料皮套。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插座防护盖装置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开关单元为拉链。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插座防护盖装置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连接件为吸盘。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插座防护盖装置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电源为蓄电池。
本实用新型的效果在于:
利用密封套部将插座的充电口和外界潮湿的环境分离以保证用电安全的情况下,利用氧气浓度监测部来监测周围环境中的氧气浓度,且在氧气浓度低的情况下发出警报。利用连接件将整体的插座防护盖装置安装包裹住被保护的插座,从而不需拆解插座本身,不影响插座的正常使用。利用开关单元不需要拆卸整体插座防护盖装置,只需通过开关单元的开口将电源插头伸入外壳内在插座上取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氧气浓度监测部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案例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的插座防护盖装置100,具有密封套部1和氧气浓度监测部2,密封套部1用于密封保护插座3,氧气浓度监测部2被设置安装在密封套部1上。
密封套部1具有用于防护的外壳4、使外壳4密封或者开口的开关单元5以及将外壳4覆盖安装在所述插座3外的连接件6,外壳4采用环保型透明的防潮塑料皮套,在防潮塑料皮套中间部位设有开关单元5,开关单元5采用拉链,上述的拉链拉开时,图1中未显示的插头可以通过拉链拉开大小适宜的开口伸入上述外壳4内部,与被保护的插座3连接。当没有进行取电时,上述的拉链闭合,密闭的环境使被保护的插座3增加使用寿命。上述连接件6采用吸盘,通过该吸盘将整体的插座防护盖装置100包裹安装在插座3外,上述吸盘被设置在外壳4的靠近插座的一侧面上,方便整体的插座防护盖装置100的安装或取下。
氧气浓度监测部2被设置在上述外壳4的外侧面,用于监测周围环境的氧气浓度并当氧气浓度低时发出警报。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氧气浓度监测部的结构框图。
如图2所示,氧气浓度监测部2设有传感器7、警报器8、电源9以及控制单元10。
控制单元10分别连接传感器7、警报器8以及电源9,传感器7用于监测所述氧气浓度,控制单元10采集传感器7中的氧气浓度的数据,并根据氧气浓度数据控制警报器8发出警报,电源9采用图2中未显示的蓄电 池来为控制单元10、传感器7以及警报器8供电。
实用新型的作用与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作用和效果在于:
利用密封套部将插座的充电口和外界潮湿的环境分离以保证用电安全的情况下,利用氧气浓度监测部来监测周围环境中的氧气浓度,且在氧气浓度低的情况下发出警报,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外壳采用透明的防潮塑料皮套,是为了最优的效果,利于观察且防潮环保方便,也可以采用其他具有防潮隔绝隔电效果的外壳构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理工大学,未经上海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0991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