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锁不锈钢拉链头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09466.6 | 申请日: | 2013-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527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8 |
发明(设计)人: | 黄珍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珍萍 |
主分类号: | A44B19/26 | 分类号: | A44B19/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41900 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不锈钢 拉链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拉链头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带锁不锈钢拉链头。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不锈钢拉链头,其座体是由:上面板和下面板两个独立的部件,加上一个独立的塑胶块,再通过一个桥进行连接组装的。上面板和下面板分别是一个独立分开的形式,容易导至开口部位发生上下或左右松动及偏移的不良现象,最终导至配合拉链使用时,产生功能上的不良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锁不锈钢拉链头,稳定性强、结构简单、成本低、制造加工容易和使用方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带锁不锈钢拉链头,其包括:帽盖110、桥部120、拉片130、弹簧150和一体冲压成型的座体140,在座体140的面板上设置有面板孔141,在所述座体140的底板对应该面板孔141的位置设置有底板孔142,所述桥部120的下端连接在所述面板孔141与所述底板孔142之间,所述桥部120上设置有第一卡位121、第二卡位122、第三卡位123,所述第一卡位121卡扣在所述面板的正面上,所述第二卡位122和第三卡位123分别卡扣在所述面板的内表面和底板的内表面,所述帽盖110与桥部120在所述桥部120的侧面125进行铆接固定,所述桥部120的底部124与所述座体140的底板通过铆接固定,所述拉片130装设在所述桥部120。
优选地,所述面板的后端设置有凸台126,所述凸台126作用于弹簧150和帽盖110之间动作时起到防滑的功能。
通过实施以上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带锁不锈钢拉链头,稳定性强、结构简单、成本低、制造加工容易和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拉链头的结构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拉链头的装配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拉链头的装配侧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带锁不锈钢拉链头,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其包括:帽盖110、桥部120、拉片130、弹簧150和一体冲压成型的座体140,在座体140的面板上设置有面板孔141,在所述座体140的底板对应该面板孔141的位置设置有底板孔142,所述桥部120的下端连接在所述面板孔141与所述底板孔142之间,所述桥部120上设置有第一卡位121、第二卡位122、第三卡位123,所述第一卡位121卡扣在所述面板正面上,所述第二卡位122和第三卡位123分别卡扣在所述面板的内表面和底板的内表面,当桥部120的下端穿过面板孔141和底板孔142时,通过该第一卡位121、第二卡位122、第三卡位123与面板和底板进行连接定位和开口定位,所述帽盖110与桥部120在所述桥部120的侧面125进行铆接固定,所述桥部120的底部124与所述座体140的底板通过铆接固定,所述拉片130装设在所述桥部120。
在其他实施例中,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上,所述面板的后端设置有凸台126,所述凸台126与帽盖110之间设置有弹簧150,以实现对该弹簧进行防滑定位。
其工作原理是利用拉片的拉动通过帽盖的前端向下压制弹簧,而使帽盖后端的向下部抬起以解除嵌卡作用,松开拉片时帽盖前端的向下压制部可因弹簧的弹力而恢复原状,以使帽盖后端的向下压制部向下,而产生嵌卡作用,以使帽盖产生灵活的弹性,达到自锁的功能。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带锁不锈钢拉链头进行了详细介绍,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珍萍,未经黄珍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0946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