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病人一体化标识卡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07830.5 | 申请日: | 2013-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349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16 |
发明(设计)人: | 曹海欧;沈小南 | 申请(专利权)人: | 曹海欧 |
主分类号: | A61G12/00 | 分类号: | A61G12/00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伟晨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23209 | 代理人: | 张伟 |
地址: | 150000 黑龙江省哈***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病人 一体化 标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院病人所使用的一体化标识卡。
背景技术
目前医院在患者住院时为了方便查询患者,不要造成患者混淆,会把患者的个人信息写在床头卡上,床头卡往往会放置在患者床头,并固定在凹槽内,床头卡是可以随时抽取的。有一些医院为了提醒医务人员及患者家属,确保患者治疗护理安全,提高医疗护理服务质量,会在床头放置安全警示标识,用于提示患者在管路护理、皮肤护理、安全护理、饮食指导等方面的注意事项,一般会在床头放置一排设有开口的透明插兜,把写好的安全警示标识放在里面,标识也是可以抽取的。无论是床头卡还是安全警示标识它们虽然是可以随时抽取,可以随时更换的,但由于这两种卡片不集中,不是在一起放置的,护理人员要更换时也很麻烦,要一张张取下,再一张张的换上去,不太方便;由于两种卡片不集中,占用床头空间大,会显得床头凌乱不整洁,同时也不便于清理。中国专利号201120065981.X公开了一种方便床头卡,该床头卡包括卡片和用于插卡片的插座,插座包括底板和多个插卡槽,插卡槽设置在底板上,该专利虽然可以起到警示作用并方便清洗,但卡片插在插槽上容易丢失,并且不方便管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病人所使用的一体化标识卡,把床头卡和安全警示标识融合在一起,节省空间,便于清洁, 操作简单。
所述目的是通过如下方案实现的:
病人一体化标识卡,包括指示卡本体,所述的指示卡本体上设有滑道,在滑道上设有与其滑动连接的卡片。
所述的卡片为不透明材料制成,每个滑道内设置至少两个能够在滑道内滑动的卡片,在滑道内卡片的后面设置记载有提示信息的背板。
所述卡片个数为2-20个。
所述滑道边缘开口,背板插接在滑道内。
所述滑道的长度大于所有卡片的宽度之和。
所述的滑道为1-20个,每个滑道上都滑动连接一个记录有患者注意事项的卡片。
所述滑道横向设置,滑道边缘设置有供卡片出入的开口。
所述的滑道上表面固定有透明挡板。
所述挡板边缘设有用于抽拉卡片的缺口。
所述指示卡本体上设置有四个区,分别为患者基本信息记录区、护理级别提示区、饮食提示区、特殊事项提示区。
本实用新型是患者信息指示卡,各种信息都记录在这种患者信息指示卡上,本实用新型上设有滑道方便卡片的移动和安装,滑道上表面固定有透明挡板,方便了患者和家属的观看的同时也防止了卡片的损坏,同时这些卡片是可以更换的;在患者信息指示卡上设有不透明 材料制成的卡片,可以把一些不用的信息挡住,针对不同的患者显示不同的信息,同时也减少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也避免了材料的浪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取消B、C区上的卡片3后的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F-F剖面图。
其中,1.指示卡本体,2.滑道,3.起遮挡作用的卡片,4.记录有患者注意事项的卡片,5.背板,透明挡板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
病人一体化标识卡,它包括指示卡本体1,参照图1和图2,所述指示卡本体1上设置有四个区,分别为患者基本信息记录区A、护理级别提示区B、饮食提示区C、特殊事项提示区D。
本实施例中,护理级别提示区B、饮食提示区C的结构如下:在指示卡本体1上设有滑道2,滑道2的两端封闭,滑道2的背板5上写有提示性文字,在滑道2上设有与其滑动连接的不透明材料制成的起遮挡作用的卡片3,起遮挡作用的卡片3为2-20个,滑道2的长度大于所有起遮挡作用的卡片3的宽度之和,也就是说,滑道2的长度要保证足够让起遮挡作用的卡片3平行移动的程度,这样,通过将起遮挡作用的卡片3移动到不同位置就可以选择性地露出背板上的提示性文字,根据患者的病情而做出不同的提示。
为了方便更换不同的提示内容,也可以将滑道后面的背板设置成可更换结构,这时需要将滑道底部的边缘设置为开口结构,背板可以通过开口插入或拉出,这样通过记载有不同信息的背板即可对患者做出不同内容的提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曹海欧,未经曹海欧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0783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