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全自动双机头2.5针织横机的信客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07664.9 | 申请日: | 2013-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598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8 |
发明(设计)人: | 郑文政 | 申请(专利权)人: | 桐庐永盛针织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4B15/00 | 分类号: | D04B15/00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欣专利事务所 33209 | 代理人: | 余木兰 |
地址: | 311502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全自动 双机 2.5 针织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全自动双机头2.5针织横机的信客装置,属于纺织机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5针织是应用于粗线型的针织工艺技术制造,如冰岛毛在0.8-1.3mm(粗细)、涤纶线在26-36支(粗细)、纱线在12-20根(粗细)的工艺织造艺术提花绞花的技术加工。所述的2.5针是在排针板内2英寸内安装5根钩针装置,全自动双机头2.5针织横机是在同一台针织横机中,安装两台机头,可以同步操作相同花型的针织服装,双机头在针织加工过程中,技术要求高,工作效率高。现有技术的双机头全自动电脑针织横机没有2.5针织横机,目前2.5针以上粗线型的针织加工一般是原始手工编织,也有手摇形的原始针织横机。其缺陷是手工编织和手摇针织横机费工费时工作效率低。
针织横机在操作中机头左右摆动,钩针在行针槽内,有规律的上下拨动,形成钩针进针和退针过程。全自动双机头2.5针织横机中需要用到沉降片将纱线压入钩针中,但是在机头左右摆动换向时,沉降片与钩针之间会存在一定的间隙,会造成纱线与钩针运行不规律,影响织物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能有效调节沉降片与钩针之间间隙的用于全自动双机头2.5针织横机的信客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全自动双机头2.5针织横机的信客装置,包括固定板,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二号电机、齿轮组件、一号齿板、滑板、限位板、固定架和活动板,二号电机固定在固定板上,齿轮组件与二号电机连接,一号齿板的上端与齿轮组件啮合并互相匹配,一号齿板的下端与滑板固定,滑板上开有沉降片卡槽;所述的限位板与固定架固定,限位板上开有限位槽,限位板位于滑板的上方,活动板位于限位板的上方,活动板与滑板之间通过螺钉固定,螺钉穿过限位槽。沉降片的一端卡入沉降片卡槽中,二号电机带动齿轮组件转动,齿轮组件带动一号齿板和滑板平移,从而带动沉降片移动,调节沉降片与钩针之间的间隙。限位板对滑板进行限位。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齿轮组件包括一号齿轮、二号齿轮、三号齿轮和齿轮轴,一号齿轮与二号电机连接,二号齿轮与三号齿轮为一体,齿轮轴与固定板固定,齿轮轴穿过二号齿轮和三号齿轮,齿轮轴内设置有轴承,一号齿轮与二号齿轮啮合,三号齿轮与一号齿板啮合。一号齿轮带动二号齿轮和三号齿轮同步转动,三号齿轮带动一号齿板平移。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固定架上设置有调节槽,固定架与限位板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螺栓卡入调节槽。通过调节螺栓在调节槽内的位置,可以控制限位板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明显效果:结构设计合理,滑板带动沉降片运动从而调节沉降片与钩针之间的间隙,保证纱线与钩针有规律的运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限位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滑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参见图1~图3,本实施例包括固定板26、二号电机25、齿轮组件、一号齿板31、滑板32、限位板34、固定架87和活动板37,二号电机25固定在固定板26上,齿轮组件与二号电机25连接,一号齿板31的上端与齿轮组件啮合并互相匹配,一号齿板31的下端与滑板32固定,滑板32上开有沉降片卡槽33;所述的限位板34与固定架87固定,限位板34上开有限位槽35,限位板34位于滑板32的上方,活动板37位于限位板34的上方,活动板37与滑板32之间通过螺钉38固定,螺钉38穿过限位槽35。沉降片的一端卡入沉降片卡槽33中,二号电机25带动齿轮组件转动,齿轮组件带动一号齿板31和滑板32平移,从而带动沉降片移动,调节沉降片与钩针之间的间隙。限位板34对滑板32进行限位。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齿轮组件包括一号齿轮27、二号齿轮28、三号齿轮29和齿轮轴30,一号齿轮27与二号电机25连接,二号齿轮28与三号齿轮29为一体,齿轮轴30与固定板26固定,齿轮轴30穿过二号齿轮28和三号齿轮29,齿轮轴30内设置有轴承18,一号齿轮27与二号齿轮28啮合,三号齿轮29与一号齿板31啮合。一号齿轮27带动二号齿轮28和三号齿轮29同步转动,三号齿轮29带动一号齿板31平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桐庐永盛针织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桐庐永盛针织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0766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竹炭纤维网布
- 下一篇:一种柔性集装袋圆筒布编织机的卷布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