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直饮水的生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06812.5 | 申请日: | 2013-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471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23 |
发明(设计)人: | 赵如金;刘腾;黄勇强;杜彦生;朱艳;祝菲菲;史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9/08 | 分类号: | C02F9/08;C02F1/469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卢亚丽 |
地址: | 212013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饮水 生产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直饮水的生产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的发展和人口的膨胀,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量急剧增加,使生态系统污染,地表水质恶化,地下水也受到影响,从而威胁着动植物的生命和人类的安全。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居民健康意识的增强,人们对饮用水的要求越来越高。当前传统自来水的供应已经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高品质要求,更多的人开始选择直饮水来替代普通的饮用水。
目前市面上的直饮水生产设备很多,主要采用活性炭吸附、膜分离、臭氧氧化及紫外杀菌等技术,或者采用以上处理技术的组合工艺。但目前多数直饮水生产设备易发生膜污染,且设备中膜材料价格及运行费用高。因此,市场急需一种安全、稳定、高效且成本较低的直饮水生产设备。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直饮水生产设备成本高、膜材料再生能力差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直饮水的生产装置。
一种直饮水的生产装置,该装置包括外壳体、进水口以及出水口,该装置包括电容去离子室和紫外杀菌室;其中所述的电容去离子室由腔室及位于腔室内至少一组由正极和负极形成的电极对组成;紫外杀菌室由腔室和紫外杀菌灯组成。
正极由正极的导电板、正极的活性炭纤维电极及阴离子交换膜组成,正极的导电板在中间,阴离子交换膜位于正极的导电板的两侧,正极的活性炭纤维电极在正极的导电板和阴离子交换膜之间。
正极的导电板一端折弯,折弯部分上有安装孔,用于正极在长方体外壳内壁上固定。
负极由负极的导电板、负极的活性炭纤维电极及阳离子交换膜组成,负极的导电板在中间,阳离子交换膜位于负极的导电板的两侧,负极的活性炭纤维电极在负极的导电板和阳离子交换膜的中间。
负极的导电板一端折弯,折弯部分上有安装孔,用于负极在长方体外壳内壁上固定。
正极固定在外壳的一个内壁上,负极则固定在对侧的另一内壁上;所述正极或负极与对侧壁的间距为2-4mm,所述的正极与负极的间距为2-4mm。
所述的正极和负极对数由进出水水量和出水电导率要求确定,需去除的电导率越多,所需电极对数越多。
电容去离子室中的正极和负极组成的电极对工作时外加1.5-2.3V的电压。
紫外杀菌室采用紫外杀菌灯照射出水,照射剂量大于16000 。
所述直饮水生产装置的进水口在电容去离子室中第一个电极左侧小腔室的上部,距壳体的上缘4-8mm,并在该电极所固定的壁上。
所述直饮水生产装置的出水口在紫外杀菌室的上部,距壳体的上缘4-8mm,并在进水口对侧的壁上。
电容去离子室的腔室及紫外杀菌室的腔室由共同的非导体材料做成的长方体外壳组成。
采用本实用新型直饮水的生产装置时,自来水从进水口进入电容去离子室,在电极对所产生的静电场作用下,使水中离子向带有相反电荷的电极迁移,然后被电极表面产生的双电层吸附并从溶液中去除;从电容去离子室流出的水进入紫外杀菌室,通过紫外线的作用进一步杀灭去除水中有害微生物等污染物质。在联合工艺的作用下,通过控制工艺条件完全能实现生产直饮水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装置材料成本及运行费用低,对自来水的净化效果好,尤其对其中的重金属离子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通过短路使电场消失或充以反电流,使原吸附的离子脱离电极的双电层从而使电极材料再生,生产过程中不消耗酸、碱、盐等化学药品,是一种绿色生产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直饮水的生产装置的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直饮水的生产装置的A-A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直饮水的生产装置的正极或负极主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直饮水的生产装置的正极或负极侧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直饮水的生产装置的正极B-B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直饮水的生产装置的负极B-B剖视图。
图中:1. 长方体壳体;2.正极;3.安装孔;4.负极;5. 紫外杀菌灯;6. 进水口;7.出水口;8.阴离子交换膜;9.正极的活性炭纤维电极;10.正极的导电板;11.阳离子交换膜;12.负极的活性炭纤维电极;13.负极的导电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0681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玻璃坛盖盖口吹制夹持模具
- 下一篇:一种海水淡化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