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改良式OSA反应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05896.0 | 申请日: | 2013-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462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8 |
发明(设计)人: | 孙连鹏;袁建波;谢文琪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瀚潮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1/04 | 分类号: | C02F1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347 江苏省苏州市昆山***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良 osa 反应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设备和装置,尤其是涉及剩余污泥减量化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剩余污泥的处理和处置技术效率低下、工艺不完善、技术设备落后、投资运行费用高、且伴随着严重的环境问题,现已成为污水生物处理技术面临的一大难题。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人们开始重视污泥源减量化技术,而污泥源头减量化同时也是实现污泥无害化、资源化的必要途径。
在污泥的源头减量化技术中,高泥龄的处理流程经常被用于减少污泥的生长,但该处理流程可导致污泥沉降性能恶化,并增加曝气成本。而如果在污泥回流段中加入化学(臭氧、酸或碱)或物理(热处理、超声破碎或机械处理)处理单元,剩余污泥可减少60%以上,甚至可以完全去除,但化学或物理处理的成本高昂,同时会增加曝气池有机负荷和曝气能耗,影响工艺的实用性。另有一种方法是加入解偶联剂,控制微生物新陈代谢,从而达到剩余污泥减量的目的,减量率在50%-80%,且能耗水平低,但该方法所投加的解偶联剂可能会对微生物造成过度的毒害作用,影响工艺本身的污染物处理性能,另外解偶联剂需大量购买,增加了运行成本。由此可见目前经化学、物理工艺处理后的污泥还普遍存在较多的问题,如回用困难、污泥破解率不高、产生臭气、能耗大、运行成本高、设备腐蚀等。而生物污泥减量技术主要是通过改变微生物生存环境及其本身的作用实现污泥减化,与化学、物理技术相比,其在不影响出水水质的前提下能够实现污泥的源头减量,具有较好的减量效果,且运行费用低、无二次污染,是解决污水生化处理工艺中污泥问题较理想的途径。
生物污泥减量技术中,好氧-沉淀-厌氧(OSA)工艺是在处理污水过程中同时实现污泥减量化的一种新工艺,其实质是由传统活性污泥工艺中的曝气池和沉淀池以及在两者之间插入的一个污泥厌氧池组成,沉淀池底部的污泥抽出进入厌氧池内,在厌氧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然后将厌氧池内的泥水混合液补入曝气池内,实现好氧-沉淀-厌氧的循环。这种方式,既不需要通过物理或化学手段进行预处理,也不需要添加任何化学药剂,能在不影响出水水质的前提下,减少剩余污泥产量的20%-60%,同时改善污泥沉降性能,即可对传统的活性污泥工艺进行改造,使得基建和运行成本较低。
然而,目前OSA工艺本身仍存在一定的缺陷。由于OSA工艺等同于在传统活性污泥法的好氧污泥回流段插入了一个厌氧反应器,从沉淀池排出的污泥经过厌氧罐处理后再回流到曝气池中,实质上改变了微生物的生存环境,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原好氧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种群结构以及污泥性质,这为系统带来污泥减量化效果的同时,也影响了系统污泥的活性,会给污水处理带来不利的结果,如污泥产率的降低致使减少部分的污泥中的氮素磷素进入到水相中,加重了工艺系统氮磷污染物负担,从而使得出水总氮总磷增加。同时,OSA工艺具有较大污泥减量潜能,因此不断地优化改良OSA工艺,完善该工艺各方面的性能,充分发挥OSA污泥减量化效果,对推广OSA的应用及我国剩余污泥的处理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污泥源头减量化效果明显、建设改造容易、运行费用低廉的剩余污泥减量化处理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改良式OSA反应器,包括预缺氧反应池、厌氧池和预曝气反应池三个部分。其中所述预缺氧反应池的入口连接原污水处理工艺的沉淀池出口,所述预缺氧反应池的出口连接所述厌氧池的入口,所述厌氧池的出口连接所述预曝气反应池的入口,所述预曝气反应池的出口连接所述好氧生化池的入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瀚潮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昆山瀚潮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0589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