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现金票据保险箱防盗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05074.2 | 申请日: | 2013-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140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07 |
发明(设计)人: | 赵辉;胡鹏程;范宇;张凤华;张庆台;王琪;单亮亮;罗鲜;翟成昊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铁路局科学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E05G1/10 | 分类号: | E05G1/10 |
代理公司: | 沈阳晨创科技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001 | 代理人: | 任玉龙 |
地址: | 110013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现金 票据 保险箱 防盗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报警装置,特别涉及了一种现金票据保险箱防盗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流动现金票据保险防盗装置使用情况如下:主要分为电击式防盗保险箱与报警式防盗保险箱两种装置。其工作原理大致相同,当不法分子盗抢保险箱并逃逸时,工作人员发现后立即使用遥控器主动遥控保险箱,保险箱接收到无线信号后发生电击或报警,起到引起周围人群注意,威吓不法分子的作用。
电击式防盗保险箱为金属箱体,内置高压电产生系统,平时不工作,当接收到遥控器的工作信号后时会立即产生电击高压,让该箱金属体带电。使用遥控器发射关闭信号可关闭高压发生电路。主要优点在于它平时不耗电,但由于电击对人身造成的伤害较大,从人道主义角度出发,该装置并不理想,所以被逐渐淘汰。
报警式防盗保险箱箱体为硬质塑料,用报警音替代了电击,避免了对人身的伤害,同时也起到了恐吓不法分子的目的。但由于采用了工作人员主动遥控的方式,所以依然存在着弊端。比如,保险箱被偷,但工作人员短时间内并未发现,当工作人员发现时,保险箱早已超出遥控器控制范围,无法实现报警;或者遥控器突然失灵,无法发射信号控制保险箱报警。再者,报警装置与保险箱设计为一个整体,无法拆卸,尺寸大,而且比较沉重,不便于维修和充电。
针对目前国内铁路流动现金票据保险防盗装置的现状,为了加强对流动现金的严密保管,有必要设计一种新型的保险箱防盗装置,让不法分子无可乘之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对流动现金和票据的严密保管,特提供了一种现金票据保险箱防盗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现金票据保险箱防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现金票据保险箱防盗装置,包括随身发射器1,接收报警器2,二者通过无线通讯连接;
随身发射器1包括发射器面板101,发射器信号处理器102,发射器电源103,信号发送模块104;发射器信号处理器102分别与发射器面板101、发射器电源103和信号发送模块104连接,发射器电源103与信号发送模块104连接;
接收报警器2包括,扬声器201,接收报警器面板202,语音功放电路203,接收器的微处理器204,接收器电源205,信号接收模块206,电量显示电路207;接收报警器面板202、语音功放电路203、接收器电源205和信号接收模块206分别与接收器的微处理器204连接,扬声器201与语音功放电路203连接,电量显示电路207与接收器电源205连接。
所述的发射器面板101上布置有,启动按键1011,停止按键1012,通讯状态指示灯1013,工作状态指示灯1014,发射器面板101顶部带有环状连接圈1015。
所述的接收报警器面板202上布置有,电量显示按键2021,电量指示灯2022,启动按键2023,停止按键2024,通讯状态指示灯2025,工作状态指示灯2026。
所述的接收报警器2的壳体上带有扬声器扩音孔。
工作人员携带随身发射器1,保险箱内放置接收报警器2,安全距离可设定,超出此距离扬声器201报警。
报警音量要求:距声源10cm处,报警音量大于100分贝,或设置报警音量在3秒内由低于50分贝渐强至超过100分贝。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现金票据保险箱防盗装置,自动报警的工作方式更为先进,设备使用寿命长,为流动现金票据的保管提供了值得信赖的安全保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现金票据保险箱防盗装置原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发射器面板结构示意图;
图3为接收报警器面板结构示意图;
图4为接收报警器壳体上扬声器扩音孔布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现金票据保险箱防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现金票据保险箱防盗装置,包括随身发射器1,接收报警器2,二者通过无线通讯连接;
随身发射器1包括发射器面板101,发射器信号处理器102,发射器电源103,信号发送模块104;发射器信号处理器102分别与发射器面板101、发射器电源103和信号发送模块104连接,发射器电源103与信号发送模块104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铁路局科学技术研究所,未经沈阳铁路局科学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0507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