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柱式塑料模板侧边定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04515.7 | 申请日: | 2013-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982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8 |
发明(设计)人: | 张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浩 |
主分类号: | B29C47/08 | 分类号: | B29C47/08 |
代理公司: | 上海三和万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0 | 代理人: | 陈伟勇 |
地址: | 223815 江苏省宿***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塑料 模板 侧边 定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领域,具体涉及塑料生产用定型装置。
背景技术
中国塑料工业经过长期的奋斗和面向全球的开放,已形成门类较齐全的工业体系,成为与钢材、水泥、木材并驾齐驱的基础材料产业。塑料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其使用领域已远远超越上述三种材料。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塑料工业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作为轻工行业支柱产业之一的塑料行业,近几年增长速度一直保持在10%以上,在保持较快发展速度的同时,经济效益也有新的提高。塑料制品行业规模以上企业产值总额在轻工19个主要行业中位居第三,实现产品销售率97.8%,高于轻工行业平均水平。从合成树脂、塑料机械和塑料制品生产来看,都显示了中国塑料工业强劲的发展势头。
塑料的生产方式有多种,根据各种塑料不同的成型方法,可以分为膜压、层压、注射、挤出、吹塑、浇铸塑料和反应注射塑料等多种类型。不管哪种生产方式,刚出模具的高温软体塑料模板均尚未完全定型,脱离模具后的模板,因缺少支撑,容易在重力的作用下,侧边变形。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柱式塑料模板侧边定型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柱式塑料模板侧边定型装置,包括至少一组定型组件,至少一组定型组件纵向排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型组件包括两个横向并排设置的定型单元,所述定型单元包括一柱体、一转轴,所述柱体是一横截面呈环状的环形柱体,所述环形柱体的中心设有所述转轴。
使用时,通过调整两个定型单元之间的相对距离,可以调整两个环形柱体的相对距离,进而满足模版边距需要。然后将刚出模具的高温软体塑料模板牵引通过本实用新型,由于刚出模具的高温软体塑料模板尚未完全定型,在牵引通过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一方面受环形柱体的挤压,起到二次定型的作用,一方面由于环形柱体温度低,可以有效降低模板的温度,加快定型速度,从而达到预期模板定型作用。
为了减少牵引阻力,所述定型单元可绕所述定型单元的中心轴转动。为避免在牵引过程中,定型单元因受力而造成位置移动,需固定定型单元的位置,但同时为了适应不同模板的宽度要求,可以采用如下方案:方案一,柱式塑料模板侧边定型装置,还包括一底板,所述底板为金属底板,所述环形柱体可固定在所述转轴上,可随所述转轴的转动而转动,所述转轴为磁铁做成的磁性转轴,所述定型单元可以通过磁性转轴吸附在所述金属底板上。方案二,所述底板上设有限位槽,所述环形柱体可固定在所述转轴上,可随所述转轴的转动而转动,所述转轴的高度大于所述环形柱体的高度,所述转轴的两端由所述环形柱体伸出,位于下方的一端抵在所述限位槽内。方案三,所述环形柱体可绕所述转轴转动,所述转轴位于下方的一端设有外螺纹,所述底板上设有限位孔,所述限位孔内设有内螺纹,所述转轴通过所述限位孔固定在所述底板上。
所述定型组件可以只有一组。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可以对刚出模具的高温软体塑料模板进行快速精确定型,使塑料模板成型后边距尺寸标准、光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柱式塑料模板侧边定型装置,包括至少一组定型组件。定型组件可以只有一组,参照图1,对刚出模具的高温软体塑料模板5通过一次牵引挤压完成侧边定型。定型组件也可以有多组,多组定型组件之间纵向排布,构成一整体,通过多次连续牵引挤压完成对刚出模具的高温软体塑料模板5侧边定型。
定型组件包括两个横向并排设置的定型单元,图1中的定型单元分别为位于右边的右边定型单元B、位于左边的左边定型单元A。定型单元包括一柱体、一转轴,柱体是一横截面呈环状的环形柱体,环形柱体的中心设有转轴。如图1所示右边定型单元B设有环形柱体2,左边定型单元A设有环形柱体1。使用时,通过调整两个定型单元之间的相对距离,可以调整两个环形柱体的相对距离,进而满足模版边距需要。图1中右边定型单元B和左边定型单元A的之间的最短距离为刚出模具的高温软体塑料模板5的宽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浩,未经张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0451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空气悬架报警器
- 下一篇:半封闭式育雏鸡舍辅助性通风、保温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