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饮用水预处理池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04194.0 | 申请日: | 2013-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593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8 |
发明(设计)人: | 刘享益;刘锡峰;龙永红;江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市亚太环保工程技术设计研究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50123 | 代理人: | 徐先禄 |
地址: | 401120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饮用水 预处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饮用水处理装置,具体涉及一种饮用水预处理池。
背景技术
传统的给水处理设施仅适用于原水在水温、浊度(含沙量)以及污染物含量方面应符合《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CJ3020-93)。近年来,由于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水质不断恶化,传统的给水处理设施已不能适应现有水质情况,尤其是在低温低浊度情况下,处理后的水往往不能达到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
传统的预处理池一般只投加混凝剂,对于低温低浊度水的处理很难保证出水水质。其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原水浊度低,水中的颗粒数量少,在水中的碰撞机率小,不利于絮体增大,难以形成可沉淀的絮体,低温状态时水的粘滞度增大,从而加大了沉淀的难度。
因此,需要对预处理池的结构作进一步的改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饮用水预处理池,
它不仅能去除水中的有机物和嗅味、还能去除水中铁、锰等,适用于处理低温低浊水源和微污染水源,为人们提供安全的饮用水。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饮用水预处理池,包括池体,在池体的前后两侧内壁分别设有多块相互间隔交错的隔板,所述多块隔板的一端分别与前后两侧内壁垂直连接下边与池体底部连接,形成多个连续的“S”形水流通道;池体的左侧内壁与一相邻的隔板之间构成进水区域,池体的右侧内壁与另一相邻的隔板之间构成出水区域;在池体的左侧设有进水管,在池体的前侧设有与出水区域相通的出水管,其特征是:
一无极变速涡旋反应器设在所述池体的进水区域且靠近池体前侧的底部,该无极变速涡旋反应器的下部与所述进水管相连;
一回流管设在所述池体出水区域的后侧壁上,该回流管的一端与出水管相对,该回流管的另一端经回流管进水阀与一循环水泵相连;
一穿孔曝气管组件设在所述池体的进水区域且靠近池体后侧的上面,该穿孔曝气管组件通过管路与所述循环水泵相连。
进一步,所述池体为长方体。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由于在进水管处设无极变速涡旋反应器,所以进入池内的水与氧化剂充分混合反应;由于在回流管和循环水泵的作用下,经管路流回到穿孔曝气管组件处,增加了溶解氧,使得池内的水中的有机物进一步被氧化降解;同时由于氧化剂的助凝作用形成密实而较大的絮体,容易从水中沉淀分离出来,为人们提供安全的饮用水,本实用新型还能处理低温低浊水源和微污染水源。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面图;
图3是图1的B-B剖面图。
图中:进水管1、无极变速涡旋反应器2、池体3、隔板4、出水管5、回流管进水阀6、回流管7、循环水泵8、穿孔曝气管组件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图1至图3所示的一种饮用水预处理池,包括为长方体池体3,在池体的前后两侧内壁分别设有多块相互间隔交错的隔板4,所述多块隔板的一端分别与前后两侧内壁垂直连接下边与池体3底部连接,形成多个连续的“S”形水流通道;池体3的左侧内壁与一相邻的隔板4之间构成进水区域,池体3的右侧内壁与另一相邻的隔板4之间构成出水区域;在池体3的左侧设有进水管1,在池体3的前侧设有与出水区域相通的出水管5,
一无极变速涡旋反应器2设在所述池体3的进水区域且靠近池体前侧的底部,该无极变速涡旋反应器2的下部与所述进水管1相连;
一回流管7设在所述池体3出水区域的后侧壁上,该回流管的一端与出水管5相对,该回流管的另一端经回流管进水阀6与一循环水泵8相连;
一穿孔曝气管组件9设在所述池体3的进水区域且靠近池体后侧的上面,该穿孔曝气管组件通过管路与所述循环水泵8相连。
待处理的水进入池体前先在进水管1里加入氧化剂,在无极变速涡旋反应器2的作用下,形成高速涡流旋流向上,使氧化剂与水充分混合,在压力的作用下,水从无极变速涡旋反应器的上部溢流到池内,水流以一定的速度在水池内的隔板4之间来回往复通过,继续进行氧化反应。同时打开回流管进水阀6,氧化反应后的水通过循环水泵8加压不断回流进入穿孔曝气管组件9,使水与空气再一次充分接触氧化,去除水中的有机物、铁、锰,最后从出水管处取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市亚太环保工程技术设计研究所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市亚太环保工程技术设计研究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0419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散热效率高的LED灯泡
- 下一篇:一种LED 条形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