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厌氧菌种培养瓶皿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03984.7 | 申请日: | 2013-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285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14 |
发明(设计)人: | 牛锋;黄晓磊;吴慧昊;李建江;徐红伟;徐静;龙玲;李海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民族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M1/24 | 分类号: | C12M1/24 |
代理公司: | 兰州中科华西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62002 | 代理人: | 李艳华 |
地址: | 730030 甘***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厌氧菌 培养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培养瓶皿,尤其涉及一种厌氧菌种培养瓶皿。
背景技术
在严格的厌氧微生物细胞中,不存在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过氧化氢酶活性,而这两种酶直接与细胞内的氧及氧的衍生物的代谢有关,因此环境中极微量的氧就可以使厌氧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受到抑制,甚至致其死亡。亨盖特厌氧装置—铜柱除氧系统,其原理是:钢瓶的气体(如氮气、二氧化碳等)都含有微量的氧存在,来自钢瓶的气体通过温度约350℃的铜柱时,铜与气体中的氧发生反应氧化成氧化铜,从而达到净化气体中氧之目的;铜柱经氧化后变黑,在高温条件下又可以经氢气还原生成铜,从而可以反复使用。这样便可用经过铜柱的无氧气流创造厌氧环境,使培养物与有氧环境隔绝,以获得厌氧菌生长所必须的环境条件。
目前,对于厌氧菌的活菌培养、运动性观察、细菌计数等通用的做法是采用一定的外围装置,如厌氧培养箱或厌氧培养袋。厌氧培养箱是通过气体置换的方式使其内部达到厌氧环境,需另外准备置换用惰性气体(如高纯氮气)或二氧化碳气体,设备投入高、操作复杂,不能达到箱内的完全厌氧条件。厌氧袋是通过除氧试剂袋对密封袋内的空气进行除氧,从而使密封袋内达到厌氧环境,但由于厌氧袋未直接放置于培养皿内,因此对培养皿内的氧不能完全除净,且易于引入杂菌污染。研究表明,采用传统的培养皿是厌氧菌培养操作繁琐和所需设备较昂贵的主要原因,常用培养皿表面面积较大,使得整个培养基与空气接触面积很大,氧分子可以轻易穿透培养基,氧的存在使厌氧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受到抑制,甚至致其死亡,从而影响了厌氧菌的活菌培养、运动性观察、细菌计数等的准确性。
公布号为CN2146491Y的“一次性厌氧菌培养皿”,其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很大,且灭菌过程繁琐,既不能达到完全厌氧,又增加了额外成本投入;公布号为CN102358881A的“一次性厌氧菌培养平板”结构复杂、操作繁琐,开启时会引入氧污染,且不能进行运动性观察、细菌计数等操作;公布号为CN201089771Y的“厌氧活菌计数平板”开口面积大,不可能完全排除培养基内存在的残余氧,且开口处的密封性差,不能用于菌种的液体培养,使得其使用受到一定的局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简便的厌氧菌种培养瓶皿。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厌氧菌种培养瓶皿,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由盖体和柱体连接在一起的内塞、呈长方形薄盒状且设有瓶颈的瓶体及圆盖;所述瓶体与所述瓶颈的接口处呈S型,且该瓶体通过所述瓶颈连有瓶口;所述瓶口内设有所述内塞,该内塞上设有所述圆盖;所述内塞上设有一与之匹配的封套,该封套与所述圆盖的内壁圆心处相连。
所述封套的内径与所述内塞的盖径及所述瓶口的外径均相等。
所述内塞的柱体外径与所述瓶口的内径相等。
所述瓶颈的长度小于所述内塞的长度。
所述封套从其与所述圆盖的连接点至所述封套的边缘无刻痕。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由于本实用新型中瓶颈的长度小于内塞的长度,因此,可以使瓶口处各部分能够完全闭合,达到完全厌氧之目的。
2、由于本实用新型中封套从其与所述圆盖的连接点至封套的边缘无刻痕,因此,使圆盖被掀起的同时,封套不至被同时打开,有利于整个瓶体的密封完整,充分达到厌氧之条件。
3、由于本实用新型中瓶体与瓶颈的接口处呈S型,因此,便于将瓶皿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并能够达到完全厌氧之目的。
4、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简便、节约空间,可直接置于显微镜下观察使用,能够广泛应用于有氧、厌氧或兼性厌氧微生物的培养与观察。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中:1—封套 2—内塞 3—瓶口 4—瓶颈 5—瓶体 6—圆盖。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一种厌氧菌种培养瓶皿,它包括由盖体和柱体连接在一起的内塞2、呈长方形薄盒状且设有瓶颈4的瓶体5及圆盖6。瓶体5与瓶颈4的接口处呈S型,且该瓶体5通过瓶颈4连有瓶口3;瓶口3内设有内塞2,该内塞2上设有圆盖6;内塞2上设有一与之匹配的封套1,该封套1与圆盖6的内壁圆心处相连。
其中:封套1的内径与内塞2的盖径及瓶口3的外径均相等。
内塞2的柱体外径与瓶口3的内径相等。
瓶颈4的长度小于内塞2的长度。
封套1从其与圆盖6的连接点至封套1的边缘无刻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民族大学,未经西北民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0398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爆饼机传动机构补强装置
- 下一篇:一种猫喜食的鱼虾饲料颗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