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曲轴箱通风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03813.4 | 申请日: | 2013-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016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8 |
发明(设计)人: | 袁海马;金纯;黄昌瑞;李振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F7/00 | 分类号: | F02F7/00;F01M13/04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威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101 | 代理人: | 杨滨 |
地址: | 110044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曲轴 通风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内燃机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在增压发动机上使用的曲轴箱通风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汽车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占有重要的地位。同时,对汽车性能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除通常的动力性、经济性要求,考虑到对环境的影响,发动机排放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其中燃烧废气的处理成为很重要的一部分。发动机工作时,有一部分可燃混合气和废气经活塞环窜到曲轴箱内,窜到曲轴箱内的废气凝结后会使机油变稀,性能变坏;同时废气窜到曲轴箱会使曲轴箱内的压力增大,机油会从曲轴油封、曲轴箱衬垫处渗出;流失到大气中的机油及废气会加大发动机对大气的污染及机油的消耗。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增压发动机上使用的曲轴箱通风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它包括发动机缸体、缸盖、气门室罩、链轮室盖、油底壳。在发动机缸体上端固定缸盖,在缸盖上设置气门室罩;在发动机缸体的侧部安装链轮室盖,在发动机下端固定油底壳;所述链轮室的中部设置有油气分离器,在油气分离器的下方设置有水泵工作腔;在链轮室的下部固定机油泵;油气分离器盖、水泵工作腔、机油泵安装槽均设置在链轮室盖本体安装面上。链轮室的链轮室盖上端设置有油气分离器盖、机油加注孔;油气分离器盖、机油加注孔与链轮室盖为一体铸造。链轮室盖安装面的内侧设置有溶胶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利用发动机本体各零件组成密封式结构,防止燃烧废气排放到大气中,并且采用高效的涡旋式油气分离器,尽可能将废气中的油气分离出来,降低整机机油消耗量,做到既环保又降低了使用成本。设置废气通道既保证系统发动机在部分负荷工况下的正常工作,又保证了大负荷甚至全负荷下系统的正常运转。同时各零件集成化、多功能设计。链轮室盖集成了油气分离器、回油通道;机油尺及机油尺管参与系统的密封作用;这样在设计上避免了增加零件,同时满足整机轻量化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安装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在发动机转速小于1800rpm工作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在发动机转速大于1800rpm工作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缸体及油底壳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链轮室盖油气分离器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链轮室盖外部结构示意图。
下面将结合附图通过实例对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下述的实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其中的例子而已,并不代表本实用新型所限定的权利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权利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为准。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在发动机缸体1上端固定缸盖2,在缸盖上设置气门室罩3;在发动机缸体的侧部安装链轮室盖4,在发动机下端固定油底壳18;所述链轮室的中部设置有油气分离器7,在油气分离器的下方设置有水泵工作腔5;在链轮室的下部固定机油泵6;油气分离器盖、水泵工作腔、机油泵安装槽均设置在链轮室盖本体安装面上。链轮室的链轮室盖上端设置有油气分离器盖、机油加注孔;油气分离器盖、机油加注孔与链轮室盖为一体铸造。链轮室盖安装面的内侧设置有溶胶槽。
发动机工作时,活塞下行及燃烧过程中,都会有少许的燃烧废气进入曲轴箱中,一般情况下曲轴箱的压力是负压,通常在-45mbar——-6mbar。当燃烧废气进入曲轴箱中,曲轴箱的压力会升高,这时PCV阀的膜片开启,废气就会通过管路排出去,曲轴箱压力回至正常范围内,废气通过管路重新参与燃烧,避免由于排放至大气中而污染环境。增压发动机由于其特殊,此系统设计了两条回流通道。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当发动机转速小于1800rpm时,进气歧管19内的气压为负压,此时系统的工作原理如图2所示。发动机的废气由各缸窜至缸体1的曲轴箱中;参见图2,缸体的各主轴承座上分别都有结构孔13,目的是使曲轴箱的废气能从此通道迅速通过,平衡各缸漏气,稳定曲轴箱内的压力。废气由缸体内通道流通到发动机前端链轮室盖与缸体、缸盖、气门室罩组成的空间,并进入油气分离器7进行预分离,分离出来的机油滴从孔15流回至油底壳中。然后废气以较快的速度迅速进入涡旋式结构16中进行油气主分离。分离出来的机油滴从链轮室盖上的孔17,经胶管12及回油硬管流回油底壳。剩余的废气经过胶管9,PCV阀21、单向阀、胶管10流至进气歧管19,废气再次参与燃烧。
当发动机转速大于1800rpm时,由于增压器开始工作,进气歧管19内的压力为正压,此时系统的工作原理如图3所示。机油的分离过程与转速小于1800rpm情况相同。废气由油气分离器出来,由于此时进气歧管19内压力为正压,废气经胶管9、PCV阀21、单向阀、胶管11流至空滤器,再流回节气门20再次参与燃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未经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0381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中小型发动机扭力蓄能启动装置
- 下一篇:一种双向流气动角座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