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轨道交通双接触轨供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02516.8 | 申请日: | 2013-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265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14 |
发明(设计)人: | 李群湛;于松伟;吴积钦;刘炜;关金发;李亚楠;杨兴山;李子晗;周菁;余俊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M1/30 | 分类号: | B60M1/30;B60L5/39 |
代理公司: | 成都信博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51200 | 代理人: | 张澎 |
地址: | 610031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轨道交通 接触 供电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轨道交通双接触轨供电系统。
背景技术
既有电气化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牵引供电系统都利用走行轨作为牵引回流系统,由于走行轨不完全绝缘于大地,因此,牵引回流将经走行轨向大地及其他物体泄露,产生杂散电流,俗称迷流。特别是城市轨道交通采用直流牵引,它产生的杂散电流对道床钢筋结构、隧道内钢筋结构和沿线的金属管线等设施都将产生电化学腐蚀,从而影响这些构筑物和金属设施的安全和使用寿命。另外,由于采用走行轨回流,其对地面产生的电位差有可能形成跨步电压,威胁人身安全。
现行杂散电流的腐蚀防护措施主要有排流保护法、走行轨降阻法、杂散电流收集法和管道外涂法等,均要有很大资金投入,并且不能从根本上消除杂散电流及其长期腐蚀影响。
因此,轨道交通双接触轨供电系统,采用供电轨和回流轨构成的双接触轨与机车车辆的走行轨绝缘开来,形成独立的机车车辆牵引供电回路,是消除走行轨与大地跨步电压、保证人身安全和消除杂散电流及其长期腐蚀影响的根本措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种轨道交通双接触轨供电系统,该系统将机车车辆的走行轨与供电回路分开,采用双接触轨形成独立供电回路,从根本上消除杂散电流及其长期腐蚀影响,同时消除走行轨与大地的跨步电压,确保人身安全。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其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轨道交通双接触轨供电装置:在机车车辆走行轨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左侧接触轨和右侧接触轨,该二接触轨分别担任供电轨和回流轨;机车车辆对应部位两侧分别安装左侧受电靴和右侧受电靴,左侧受电靴和右侧受电靴分别通过左侧绝缘支撑、右侧绝缘支撑与机车车辆转向架连接;左侧受电靴和右侧受电靴分别随机车车辆在左侧接触轨和右侧接触轨上接触运动;左侧接触轨与右侧接触轨相互绝缘并对地绝缘;左侧接触轨与左侧受电靴、机车车辆主电路、右侧受电靴和右侧接触轨构成牵引供电回路。
进一步,可将受电靴改换为受电轮,这时,机车车辆的供电是通过接触轨与受电轮之间的滚动接触以及受电轮两侧轴头与侧压碳刷的滑动接触完成,实现滚动接触为主,滑动摩擦为辅,从而大大减少磨耗,增强受电稳定性和设备使用寿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采用双接触轨与机车车辆的走行轨绝缘开来,形成独立的机车车辆牵引供电回路,从根本消除杂散电流及其长期腐蚀影响。
2、本实用新型采用双接触轨与机车车辆的走行轨绝缘开来,形成独立的机车车辆牵引供电回路,可以消除走行轨与大地跨步电压,不会危及人身安全,同时由于左右两侧的接触轨(供电轨与回流轨)相距较大,可避免短路故障,提高供电可靠性。
3、本实用新型可在新建轨道交通线路上实施,虽然会增加前期一次性土建投资,但可避免杂散电流长期腐蚀造成的损失和杂散电流防护设施的一次性设备投资以及长期的维护费用。
4、本实用新型改用受电轮时,可以将滑动摩擦受电方式变为以滚动摩擦为主的受电方式,从而大大减少磨耗,增强受电稳定性和设备使用寿命。
5、本实用新型可取消接触网,有利于城市景观。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轨道交通双接触轨供电系统主视图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受电靴的下部接触安装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受电轮的下部接触安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图1示出的是轨道交通双接触轨供电系统主视图,在机车车辆1走行轨2的左侧和右侧分别设置左侧接触轨(供电轨)3和右侧接触轨(回流轨)4;机车车辆指定部位两侧分别安装左侧受电靴5和右侧受电靴6,左侧受电靴5和右侧受电靴6分别随机车车辆在左侧接触轨(供电轨)3和右侧接触轨(回流轨)4上接触运动;左侧接触轨(供电轨)3和右侧接触轨(回流轨)4相互绝缘并对地绝缘,左侧受电靴5和右侧受电靴6分别通过左侧绝缘支撑7、右侧绝缘支撑8与机车车辆1转向架连接。左侧接触轨(供电轨)3与左侧受电靴5、机车车辆1主电路、右侧受电靴6和右侧接触轨(回流轨)4构成牵引供电回路。
图2示出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受电靴的下部接触受电的安装形式,不失一般性,以右侧受电靴6和右侧接触4构成牵引供电回路为例:绝缘支撑8、受电靴6、接触轨4、接触轨固定器11、绝缘保护罩12、绝缘支持装置13等构成,受电靴6通过绝缘支撑8固定于机车车辆转向架上。受电靴6和接触轨4形成牵引供电或牵引回流电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交通大学,未经西南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0251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