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枢轴器多段式扭力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02408.0 | 申请日: | 2013-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465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1 |
发明(设计)人: | 陈嘉辉;林子郁;罗详贺 | 申请(专利权)人: | 连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C11/04 | 分类号: | F16C1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平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39 | 代理人: | 孙刚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枢轴 段式 扭力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枢轴器多段式扭力装置,尤指一种特适使用于如笔记型电脑之类电子设备的枢轴器改良设计,可在枢轴器不同转动位置形成不同扭力值,以适应电子设备的各种开启或闭合角度的各异受力状态。
背景技术
一般如笔记型电脑之类电子设备大致上含有一作为系统端的本体及一可供掀开的上盖显示装置,两者在一相对端以枢轴器连接,使上盖能以该枢轴器为动作轴心向上掀开成工作状态或向下闭合于本体表面。
以前述的笔记型电脑为例,为方便使用者操作,上盖通常会上掀到超过90度,也就是说通常为液晶显示荧幕的上盖会定位在与系统端呈直角以上的位置。此时整个液晶显示荧幕因斜向摆放所形成的垂直向分力负荷,必须由枢轴器及其相关结构加以承受。
同时,由于近代电子设备所使用的液晶显示荧幕大都为触控式面板(Touch Panel),上盖在如前述的斜向掀开负荷状态下,使用者以手指压控面板(液晶显示荧幕),因为面板区与动作轴心的枢轴器有一段距离,在面板施力将对枢轴器形成更大的作用力距,使得原有枢轴器容易受损或难以维持在转动到定点时的定位功能。同时,由于液晶显示荧幕支撑力不足,连带使整个笔记型电脑处于容易受力移动的不稳定使用状态。
所附图1即有关一种传统的枢轴器结构分解图,主要是在一支座10设有一心轴11,该心轴11穿过一预设于支座10直立支板12的通孔13,并在轴身上依序套设摩擦轮14、15、相对凹轮16及凸轮17、弹性装置18以及固定装置19。透过上述弹性装置18所产生的轴向力量施压于凹轮16及凸轮17相对表面,来形成枢轴器所需的扭力,供定位业已掀开的电子设备上盖。
此种传统枢轴器结构最主要的缺点在于将上述扭力值设为较大时,整个设备的开启或闭合将会较为费力与不方便;但若将扭力值设为较小方便开启时,则上盖在掀开后的定位结构强度又明显不足;尤其在现有此类设备大都使用触控式面板的情况下,设备上盖在掀开到工作角度时通常要求具有较大的枢轴器扭力值,也就是要有较大的支撑结构强度,同时,要能形成轻力的开闭操作效果,现有此类枢轴器结构显然无法满足此种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枢轴器多段式扭力装置,能配合电子设备枢轴器在各种不同角度的使用或闭合状态下在各不同位置形成不同的扭力值。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枢轴器多段式扭力装置,包含以弹性受力状态串接于一枢轴器心轴的一凹轮及一凸轮,所述凹轮及凸轮之间具有相对受力表面;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轮的受力表面至少设有连续渐增高度的一第一凹面、一第二凹面、以及一第三凹面;
所述凸轮的受力表面设有分开的一第一凸面及一第二凸面,所述第一凸面及第二凸面之间的间距设为配合所述凹轮凹面与凹面之间的距离。
其中,所述凹轮的各凹面与凹面之间及凸轮的各凸面两端分别设有导斜面。
其中,所述凹轮第一凹面及第三凹面之间进一步设有一凹陷区。
通过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凸面及第二凸面可随转动角度的不同,同时跨置于其中两凹面,藉以形成在不同转动的角度位置具有不同的扭力值。
附图说明
图1:显示其中一种习用枢轴器的结构分解图。
图2:显示本实用新型枢轴器相对凹轮及凸轮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显示图2凹轮立体结构图。
图4:显示图3的侧视图。
图5:显示图4的局部断面剖视图。
图6:显示图2凸轮立体结构图。
图7:显示图6的侧视图。
图8:显示图2实施例在转动到不同角度位置的受力结构状态示意图。
图9:显示图8所产生的扭力值图表。
图10:显示本实用新型凹轮另一可行实施例立体图。
图11:显示图10的侧视图。
图12:显示图11的局部断面剖视图。
图13:显示图10实施例在转动到不同角度位置的受力结构状态示意图。
图14:显示图13所产生的扭力值图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新颖性及其他特点将于配合以下附图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而趋于明了。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设有一凹轮20及一凸轮30供共同以弹性受力状态组合于枢轴器的心轴,于所述的凹轮20及凸轮30设有供串接组合的通孔21、31,并于两者之间含有相对受力表面22、3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连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连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0240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零间隙滚道回转支承及其回转驱动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挂置在挂杆上的挂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