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瓦罐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02341.0 | 申请日: | 2013-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867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1 |
发明(设计)人: | 龚尚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林苑农副食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23/00 | 分类号: | B65D2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杨小双 |
地址: | 2423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瓦罐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瓦罐结构。
背景技术
采用瓦罐煨汤是常见的一种制作汤的方式,现有的瓦罐存在如下问题:当采用瓦罐完成煨汤后,瓦罐表壁常常会残留一些附着物,不够美观,且瓦罐壁烫手,难以移动瓦罐,造成不便,影响其使用,亟待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瓦罐结构,成本低廉,外型美观,在移动罐体的过程中,不会被烫伤。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提出一种瓦罐结构,包括罐体,配合罐体的第一盖体,还包括容纳罐体的筐体,配合筐体的第二盖体。
第一盖体上设置第一提手,第二盖体上开设缺口,提手由缺口冒出。
筐体包括上紧固圈、下紧固圈、衔接上紧固圈与下紧固圈的第一衔接部、固定连接上紧固圈的第二提手。
罐体上设有第三提手。
第一衔接部采用竹制材料编织而成。
第一盖体上开设透气孔。
第二盖体包括紧固圈、衔接紧固圈的第二衔接部,第二衔接部采用竹制材料编织而成,缺口开设在第二衔接部上。
基于以上技术方案的公开,本实用新型具备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成本低廉,外型美观,在移动罐体的过程中,不会被烫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1
提出一种瓦罐结构,包括罐体1,配合罐体1的第一盖体2,还包括容纳罐体1的筐体3,配合筐体3的第二盖体4。筐体3可以防烫以及作装饰用。第一盖体2上设置第一提手21,第二盖体4上开设缺口411,提手21由缺口411冒出。当需要打开罐体1取汤时,直接拉动第一提手21,即可将第一盖体2和第二盖体4同时取下,方便使用。筐体3包括上紧固圈33、下紧固圈32、衔接上紧固圈33与下紧固圈32的第一衔接部31、固定连接上紧固圈33的第二提手34。上述结构不仅美观,而且成本低廉,第二提手34方便移动筐体3和罐体1。罐体1上设有第三提手11,第三提手11方便单独移动罐体1。第一衔接部31采用竹制材料编织而成,筐体3成本低廉,且美观。第一盖体2上开设透气孔22,可以防止在加热过程中,因为超压而导致罐体1爆裂。第二盖体4包括紧固圈42、衔接紧固圈42的第二衔接部41,第二衔接部41采用竹制材料编织而成,缺口411开设在第二衔接部41上,第二盖体4成本低廉,且美观。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林苑农副食品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林苑农副食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0234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油桶
- 下一篇:一种GD包装机烟包挡块的支撑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