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气栓输液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02120.3 | 申请日: | 2013-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901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31 |
发明(设计)人: | 曹洪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曹洪森 |
主分类号: | A61M5/40 | 分类号: | A61M5/40;A61M5/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24000 四川省马尔康***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气栓 输液 | ||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液器,尤其是一种防气栓输液器。
输液器是人们在就医中常采用的治疗方式,人们在输液中时常发生以下状况,给治疗带来一定的麻烦:护士未及时给患者换液体,普通输液器内的液体平面常常滑到滴壶以下很远才停止,护士换了液体,需要费很大功夫才能将夹在两段液体间的气体排回滴壶,有时候不得不放掉一大截液体才能避免气体进入患者体内,护士工作量加大,并且造成一定的医用液体浪费;输液的患者想要活动或上厕所时,输液器及液体需要自行举起,或者让家属举起,因不懂输液规则,又为了防止血液倒流,单纯以为液体弄的越高越好,就在举液体袋子或液体瓶的时候,同时将输液管子也缠在手腕上高举起来,殊不知此时滴壶已经被倒置,气、液交换位置,气体被持续进入的液体压进血管,极有可能出现气体栓塞,带来一定的危险,急需一种能给患者的输液提供安全可靠保障的防气栓输液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研制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结构简单,安全可靠,方便适用,能给患者的输液提供安全可靠保障的防气栓输液器。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实用新型主要由滴壶体、进液管、出液管组成,其特征在于:进液管设置在滴壶体上端,和滴壶体内腔相通,出液管设置在滴壶体下端,和滴壶体内腔相通,滴壶体、进液管和出液管都采用无毒无害的透明胶质材料制作,其中,滴壶体内腔中间形成漏斗状隔壁,漏斗状隔壁中央形成有通孔,滴壶形成上腔体和下腔体,上腔体中设置有一个氢气球和一个真空球,都采用无毒无害胶质材料形成,氢气球和真空球的直径大于进液管的直径,氢气球和真空球不能进入进液管内,氢气球和真空球的直径大于通孔直径,氢气球和真空球不能穿过通孔,下腔体内设置有过滤网,过滤网防止其他杂质和破裂的氢气球或真空球碎块进入出液管,从而防止进入人体血液,真空球也可以采用空气球,达到设计目的。
在使用时,进液管外接输液瓶,从而和液源接通,出液管通过针头和患者接通,从而形成液体通路。
在正常输液时,氢气球将悬浮在上腔体的顶部,不影响液体由进液管进入上腔体内,真空球或空气球则悬浮在进入滴壶上腔体的液体形成的液体平面上,不影响输液的正常进行。
在正常输液时,氢气球将悬浮在上腔体的顶部,不影响液体由进液管进入上腔体内,真空球或空气球则悬浮在进入滴壶上腔体的液体形成的液体平面上,不影响输液的正常进行。
在护士没有及时加液体时,上腔体空间内的液体平面渐渐下降,直到降到漏斗状隔壁的底部,失去液体浮力支撑的真空球或空气球在重力作用下渐渐接近漏斗状隔壁的底部,最后与漏斗状隔壁的底端贴紧,从而堵住了通孔,液体平面在下腔体空间内停止下降,直到护士换了液体,轻捏一下滴壶体让液体进入上腔体,真空球或空气球被进入的液体重新托起在液体平面上,通孔通道打开,输液继续进行。
在进液管被患者或者家属缠在手腕上高举,滴壶体被倒置时,空气、液体平面交换,氢气球在空气浮力作用下改变位置升到漏斗状隔壁的通孔处,因为此时有进液管外接的瓶内液体的压力作用,氢气球将被企图通过的空气紧紧压向漏斗状隔壁的通孔处,与漏斗状隔壁的底部贴紧,堵塞通孔通道,气体无法通过,输液停止,血管回血,将引起患者恐慌,唤来医务人员,错误被纠正,滴壶体处于正常位置,氢气球重新回到正常状态上腔体的顶部,输液继续进行,达到设计目的。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经由本实用新型的实施,结构简单,安全可靠,方便适用,能给患者的输液提供安全可靠保障,防止空气进入人休血液。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在未及时加入液体时的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在未及时加入液体时的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在倒置时的状态结构示意图。
在图中,1滴壶体、11漏斗状隔壁、12通孔、13上腔体、14下腔体、15氢气球、16真空球、17过滤网、2进液管、3出液管、4输液瓶、5患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曹洪森,未经曹洪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0212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