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肿瘤治疗针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96410.1 | 申请日: | 2013-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204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2 |
发明(设计)人: | 赵性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性荣 |
主分类号: | A61B18/02 | 分类号: | A61B18/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26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肿瘤 治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具体地说是一种不引入介质的冷冻治疗针。
背景技术
现有利用液态二氧化碳进行肿瘤冷冻治疗的设备,只限于治疗位于体表的肿瘤,对于体内的肿瘤,则是采用外科手术,使体内肿瘤暴露,然后进行冷冻治疗。这种治疗给病人造成的痛苦大,手术时间长,且存在因并发症造成危险的可能性。目前尚无采用非手术对深部组织器官的肿瘤或其他适应症进行治疗的设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对人体深部组织器官病变进行非手术治疗的器械,以减少并发症和患者痛苦,提高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在一封闭的针管内有液态二氧化碳的进入通道和逸出通道,两通道在针尖部位沟通,在针尾端伸出针管外,针管与液态二氧化碳通道之间有绝热层。液态二氧化碳进入通道的尾部连接液态二氧化碳罐,逸出通道的尾部开口通向大气。这样在针尖部位形成冷冻腔,而针管段则由于绝热层的作用,基本保持常温。对于发生在深部组织器官的肿瘤,在确定病变部位后,用B超引导,经皮肤将冷冻治疗针刺入人体,针尖部插入肿瘤,打开液态二氧化碳罐,液态二氧化碳经进入通道进入针尖部位,然后顺逸出通道进入大气。此时针尖部位温度降低,冷冻肿瘤组织,完成后将针抽出即可。
使用本器械治疗体内肿瘤可不损伤针所经过的正常部位的组织和细胞,利用非手术手段实施体内肿瘤治疗,且冷冻坏死后的肿瘤组织还会产生免疫反应,被人体自行吸收,从而加强了治疗效果。特别是对传统认为不治之症的恶性肿瘤,利用本器械治疗可取得明显的治疗效果。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肿治疗仪,其特征在于:在一封闭的针管1内有液态二氧化碳的进入通道2和逸出通道3,两通道在针尖部位沟通,在针尾端伸出针管外,针管与液态二氧化碳通道之间有绝热层4,液态二氧化碳的进入通道2和逸出通道3为两根套接且并行的管,进入通道2为内层管,开口通到针尖部位,逸出通道3为外层管,其两端部均与针管侧壁连接,在针管1的前部连接有隔片5,两根并行管均穿透隔片5,进入通道管2开口在针尖部位,针管尾端封接,两并行管伸出针管外。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实施例。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图1所示,针管1为两端封闭的管体,液态二氧化碳进入通道2和逸出通道3为两根套接的管,进入通道2为内层管,开口通到针尖部位。逸出通道3为外层管,其两端部均与针管1侧壁连接,使针管1的侧壁与外层管3之间构成一密封层4,该密封层内可装填隔热材料或抽成真空,从而形成绝热层。在针尾外,外层管3与大气相通,内层管2可接液态二氧化碳罐。
实施例2:液态二氧化碳的进入通道2和逸出通道3为进入针管1内的两根并行管,在针管的前部连接有隔片5,两根并行管穿透隔片5,进入通道管2开口在针尖部位,逸出通道管3开口在隔片5上。针管1尾端封接,两并行管伸出针管外。在隔片5与针管的封闭尾端之间为一密闭空间,此空间内可先行装填隔热材料,或者直接抽成真空,从而形成绝热层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性荣,未经赵性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9641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风机变浆轴承润滑脂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用于锅具手柄上的手部护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