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不锈钢软化器封头的进盐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93007.3 | 申请日: | 2013-03-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905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31 |
发明(设计)人: | 周小林;徐苏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百盛流体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15/04 | 分类号: | B01D15/04;B01J49/00 |
代理公司: | 杭州赛科专利代理事务所 33230 | 代理人: | 曹绍文 |
地址: | 310022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不锈钢 软化 器封头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属于食品行业不锈钢软化过滤罐封头再生进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不锈钢软化器封头的进盐结构。
现有技术中,软化器的滤料(树脂)在经历一段时间的工作后,树脂出现饱和,需要对其进行反洗、盐液再生常规工序,一般再生方式分为顺流与逆流工艺,再生盐液一般从管道进入罐体,完成交换后,再通过管道流出。一般情况下罐体及管道为玻璃钢或者聚氯乙烯(UPVC),在盐液再生时不会有盐液腐蚀管道的情况发生。然而现在由于食品行业的高规格要求,基本采用不锈钢材质制造的设备与不锈钢卫生级管道作为处理工艺装置;由于盐液基本成份是NaCl,含有Cl成份,对不锈钢材质具有腐蚀性。这对于食品行业要求安全的目标要求相背;严重时会首先从焊接处发生泄漏事件。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了一种能够避免再生盐液对不锈钢管道及罐体的腐蚀作用,同时加工和安装方便的不锈钢软化器封头的进盐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不锈钢软化器封头的进盐结构,包括设置在筒体上的卸料孔和椭圆封头以及设置在椭圆封头上的进盐口和出水口,所述出水口设置在椭圆封头底部中心,所述进盐口设置在出水口一侧,所述出水口另一侧设有检修孔。
优选地,所述卸料孔设置在筒体一侧靠近椭圆封头处。
优选地,所述进盐口与椭圆封头纵向中心线呈25°夹角。
优选地,所述进盐口与椭圆封头纵向中心线呈25°夹角。
优选地,所述椭圆封头一侧设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靠近进盐口。
本实用新型在保证树脂相同的再生效果前提下,将现有接触盐液的面积减少,流经路径缩短,并对必经管道、接触面进行必要保护措施;从而避免再生盐液对不锈钢管道及罐体的腐蚀作用,同时本实用新型加工和安装方便。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椭圆封头,2.进盐口,3.卸料孔,4.检修孔,5.出水口,6.支撑柱,7.筒体。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但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如图1所示,一种不锈钢软化器封头的进盐结构,包括设置在筒体7上的卸料孔3和椭圆封头1和设置在椭圆封头1上的进盐口2和出水口5,出水口5设置在椭圆封头1底部中心,进盐口2设置在出水口5一侧,出水口5另一侧设有检修孔4。卸料孔3设置在筒体7一侧靠近椭圆封头1处。进盐口2与椭圆封头1纵向中心线呈25°夹角。椭圆封头1一侧设有支撑柱6,支撑柱6靠近进盐口2。
本实用新型的进盐结构是将进盐位置避开不锈钢管道,将再生盐液直接注入软化树脂罐体;可以避免再生盐液与出水不锈钢管路进行接触;防止再生盐液对不锈钢造成腐蚀损害;再者将进盐液口接近罐体中心轴部位,使盐液能够均匀分布于整个罐体的底部截面,防止造成盐液偏流,致使树脂再生不够完全,造成盐耗上升。同时降低冲洗盐液的水耗。它集结构简单、设计独特、便于加工和安装,解决了食品行业不锈钢软化器再生等现常见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百盛流体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杭州百盛流体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9300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