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熔盐泵自润滑轴承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90537.2 | 申请日: | 2013-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893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1 |
发明(设计)人: | 尹必行;薛玲;何毅;刘平心;郭廷伟;殷建平;田洪增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太阳宝新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29/046 | 分类号: | F04D29/046;F04D29/06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维益专利事务所 32211 | 代理人: | 路接洲 |
地址: | 213146 江苏省常***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熔盐泵 润滑 轴承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熔盐泵自润滑轴承结构,通过该结构可从根本上解决熔盐泵泵轴由于自润滑性能差导致的轴承过度磨损及泵轴抱死的问题。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的熔盐泵滑动轴承由轴套和衬套组成,它们之间的间隙非常小,单边间隙设计只有0.25~0.4mm。滑动轴承运行工况复杂,轴套和衬套整体浸没在熔盐中,且经常会有固体颗粒进入,导致滑动轴承滑动面的上产生划伤,增大摩擦,严重时造成抱死的现象,也没有专门设计的润滑流道,有时润滑介质不能充分地向滑动面供给而发生轴承磨损,其原因在于从轴套和衬套之间间隙进入的润滑介质的量不到能够润滑该滑动面整体的充分的量,在滑动面中部位置产生润滑介质不足的问题,在该处金属接触,发生轴承磨损。因此,针对上述问题,需要设计一种泵用自润滑轴承装置,开设润滑介质自润滑通道,提高润滑效果,避免轴承过度磨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从根本上解决熔盐泵泵轴由于自润滑性能差导致的轴承过度磨损及泵轴抱死的问题的轴承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熔盐泵自润滑轴承结构,包括轴,轴套,上衬套,下衬套及轴承座,所述的轴承座一侧开有润滑介质进口流道,轴承座的另一侧设置有出口流道;从熔盐泵循环回路中引入压力介质作为润滑剂,与传统浸没式润滑方式相比,给需要重点润滑的滑动面中部提供足够的润滑介质。
轴承座内部安装有上衬套和下衬套,所述的上衬套和下衬套对称布置在轴承座内部,上衬套和下衬套之间的中间部位留有空腔,可储存部分润滑介质;
上、下衬套通过沉头内六角螺钉固定在轴承座上,减小了对流场的影响,同时上、下衬套可有效地保证轴与轴承座的同心度且安装简单,有效避免了泵轴的偏心磨损。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上衬套内部开有与轴旋转方向一致的螺旋槽,下衬套内部开有与轴旋转方向相反的螺旋槽,同时在轴套上开有数个轴向槽。所述的轴向槽深度为1到5mm,轴向长度为轴套轴向长度的0.7到0.9倍。
其作用原理与螺旋密封作用原理相反,当泵轴高速旋转时,润滑介质进流道及空腔中的润滑介质随着轴的转动,在轴向槽时产生的泵送作用下,部分润滑介质沿上衬套内侧的螺旋槽绕轴套螺旋上升,部分润滑介质沿下衬套内侧的螺旋槽绕轴套螺旋下降,充分地向该槽所邻接的牙部的滑动面的整个区域供给润滑介质,运动至螺旋槽底部的润滑介质经径向开孔流经出口流道流出轴承座,由此获得优异的润滑效果,且这种螺旋槽润滑结构是非接触式的,允许有较大的加工间隙,与轴套的固相接触面积较小,尤其在高温、润滑介质中含有颗粒物时,有较大的过流能力,可有效地避免滑动面的划伤,从而大大增加了其工作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解决了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缺陷,其结构简单且加工要求不高,有一定的承载能力,工况适应性强,磨损小,且有一定的通过能力,特别适用于高温熔盐泵及其需要自润滑结构的长轴泵等,弥补了国内熔盐泵导轴承自润滑技术的空白,具有普遍推广的意义。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轴,2.轴向槽,3.出口流道,4.轴套,5.衬套内螺旋槽,6.键槽,7.沉头内六角螺钉,8.上衬套,9.轴承座,10.进口流道,11.下衬套。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太阳宝新能源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太阳宝新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9053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风机主轴散热装置
- 下一篇:足浴盆水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