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级压缩机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90509.0 | 申请日: | 2013-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143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25 |
发明(设计)人: | 林少坤;陈炯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凌达压缩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C23/00 | 分类号: | F04C23/00;F04C29/06;F04C29/12 |
代理公司: | 广东秉德律师事务所 44291 | 代理人: | 杨焕军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武汉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压缩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压缩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旋转式双缸双级压缩机。
背景技术
单缸压缩机由于结构上存在偏心质量及压缩力矩的波动,随着排气量的增加,其振动也明显上升,尤其对于大规格的空调整机来说,降噪减振一直是个棘手的难题。为了克服传统单缸压缩机存在的不足,近年来出现了采用双气缸结构的新型压缩机,相比之下,双气缸压缩机的效率更高,性能更可靠,能耗大为减少。
如图1所示,为常规的双级压缩机的结构示意图。双级压缩机的封闭壳体100内固定安装有定子101,定子101内安装有转子102,定子101和转子102组成电机组件,曲轴103穿过转子102并与转子102固接,转子102旋转时带动曲轴103转动。在封闭壳体100内电机组件下方依次设置有构成压缩泵体的上法兰104、上气缸105、下气缸107及下法兰108,在上气缸105和下气缸107之间设置有隔板106,曲轴103穿过上法兰104、上气缸105、隔板106、下气缸107及下法兰108。上气缸105内设置有上滚子109,下气缸107内设置有下滚子110,上滚子109及下滚子110均固定在曲轴103的偏心部上,由曲轴103带动旋转。下气缸107通过进气弯管与封闭壳体100外的气液分离器111连通,气液分离器111顶部安装有进气管112,排气管113安装在封闭壳体100的顶部。压缩机工作时,制冷剂进入下气缸107进行压缩后,进入上气缸105再次压缩。
双级压缩机的双级压缩功能可以更好地提高排气压力,对制热或低温制热具备更加优越的能力。现有常规的双级压缩机采用从下到上的两次压缩,下气缸为低压缸,上气缸为高压缸,润滑油经过曲轴中孔向上流动,分配到两个气缸进行润滑。我们知道,压缩泵体中的润滑油主要依靠压差使润滑油进入气缸压缩腔实现润滑,双级压缩机的上气缸和下气缸压力不同,位于下方的低压气缸压力低,与曲轴内腔油压的压差较大,润滑良好;位于上方的高压气缸压力高,与曲轴内腔油压的压差较小,润滑较差,曲轴止推面容易与隔板产生磨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优化上气缸和下气缸润滑油的分配,减少上气缸与隔板间磨损的双级压缩机,从而降低压缩机的功耗,提高压缩机可靠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的技术解决方案:
双级压缩机,包括:内设电机组件和压缩泵体的封闭壳体、通过进气弯管与压缩泵体连通的气液分离器、由电机组件带动旋转的压缩机曲轴,压缩泵体包括依次沿压缩机曲轴轴向设置的上法兰、上气缸、隔板、下气缸及下法兰、设置于上气缸内的上滚子和设置于下气缸内的下滚子;进气弯管与上气缸连通;上法兰与位于其上方的上消音盖板形成中压排气腔,中压排气腔与上气缸连通;下法兰与位于其下方的下消音盖板形成高压排气腔,高压排气腔与下气缸连通;中压排气腔与下气缸之间通过中压吸气通道连通,高压排气腔与压缩泵体外通过高压排气通道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上法兰、上气缸及隔板上设置有中压吸气孔,前述中压吸气孔组成中压吸气通道。
本实用新型的下法兰、下气缸、隔板、上气缸及上法兰上设置有高压排气孔,前述高压排气孔组成高压排气通道。
本实用新型的上法兰上设置有与所述中压排气腔连通的增焓通道。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使高压气缸下置,上气缸为低压缸,同时利用上法兰凸缘裙边加高与上消音盖板围成密封腔体作为低压缸的排气腔,也作为高压缸的吸气腔,高压缸二次压缩后排气在下法兰与下消音盖板围成的密封腔体中,最后穿过高压排气通道从上法兰盖板孔排出。如此设计,使位于下方的高压缸沉于油池中,通过曲轴上油及下法兰直槽上油,润滑好;而位于上方的低压缸因压差大,润滑也得到改良,曲轴通道上的润滑油分配次序为先高压缸后低压缸,不同于常规双级压缩机的先低压缸后高压缸,可以带来压缩机更好的性能、更好的可靠性,更优的噪音振动,优化了压缩机的润滑系统,提供适应了恶劣工况条件下的空调制冷制热需要,更好满足空调上灵活应用的客户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双级压缩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凌达压缩机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凌达压缩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9050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毛巾折叠机堆叠传送机构
- 下一篇:背压调节式增压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