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热管装置的高效散热电容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89999.2 | 申请日: | 2013-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187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07 |
发明(设计)人: | 骆家星;张业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顺容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G2/08 | 分类号: | H01G2/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333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热管 装置 高效 散热 电容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电容器,特别涉及到一种采用热管散热的电力电容器。
背景技术
电容器工作过程中都会发热而使电容器内部温度升高,如果电容器工作时内部温度过高,将加速电容器的老化,使电容器过早损坏。目前已有多种方式解决电容器的散热问题,包括水冷、风冷等方式,其中热管技术也得到了采用,但大多数技术解决的是电容器表面散热问题,如CN102013319A公开了一种大功率电容器散热装置,解决的就是电容器表面的散热问题。然而电容器工作温度最高点还在于电容器的内部,试验证明,电容器工作时从内部中心到外壳表面,其温度是线性递降的,因而降低电容器内部中心的温度才是真正有效的散热方法。CN2517091Y公开了一种外置冷却式电热电容器,描述了将热管一类的散热器吸热端插入电容器内部,散热端插入外置冷却器,从而把电容器内部的热量导出,仔细研究该公开文件说明书文字及附图,并结合该文件采用的对比技术CN2170570Y可知,该技术将电容器盖壳内的散热器移到盖壳外,热管只是插入到盖壳的内部,与电容器的发热部分相连,其发热部分实际上是盖壳内电容器外表面的发热部分,其实质仍然是解决盖壳内的电容器外表面的散热问题,电容器内部的散热问题仍未得到解决。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带热管装置的高效散热电容器,利用热管将内部热量导出,降低电容器内部和表面之间的温差,以提高电容器的可靠性,延长其使用寿命。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带热管装置的高效散热电容器,包括卷制而成的芯子、外壳、定位套和绝缘纸,还设置有热管装置,热管装置的热管设置于芯子的内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更具体的方案,所述热管装置的热管设置于芯子的中心。
所述热管装置包括热管和导热块,导热块安装于热管的端部,芯子和传热块之间隔有具有绝缘性能的定位套,芯子中心的热量通过热管、导热块传递到电容器的外壳上,均衡芯子中心和电容器外壳温度。
所述电容器还可以是防爆金属化薄膜电容器,电容器的中心设有芯轴,热管设在芯轴内并与芯轴的内表面紧密接触,电容器内部各元器件之间充满了填充剂。
所述热管装置为反重力热管装置,导热块安装于热管的下端。
所述热管装置为重力热管装置,导热块安装于热管的上端。
所述热管装置为单根热管,热管的端部安装于外壳的底部,与外壳安装部位的内表面紧密接触,直接将芯子中心的热量传递到电容器的外壳上。
所述定位套为绝缘材料,所述导热块和外壳为铝质材料。
本发明在电容器芯子的内部或者是中心部位安装热管,利用热管传热原理,将电容器内部的热量及时传导到电容器的表面,降低电容器内部和表面的温差,提高电容器工作时的环境温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放大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上定位套;2绝缘纸;3芯子;4外壳;5热管装置;51热管;52导热块;6下定位套;7防爆装置;8芯轴;9填充剂。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一:
参见图1和图2,电容器包括上定位套1、绝缘纸2、芯子3、外壳4、热管装置5、下定位套6,电容器为圆柱形,其中热管装置5由热管51和导热块52构成,热管51设于芯子的中心,导热块52安装于热管51的下端,芯子被上定位套1、下定位套6和绝缘纸2所包裹,热管51分别与芯子3的中心以及导热块52的中心紧密接触,导热块52的外圆柱面以及底表面与外壳紧密接触,从而使芯子3的中心的热量通过热管51、导热块52传递到外壳4上与外界进行热交换,作为优先方案,导热块52和外壳4均采用铝质材料,电容器整体可以保持一致的热膨胀系数,并且具备良好的导热性能。由于导热块52处于电容器的下部位置,因而热管装置5选用反重力热管。上定位套1、下定位套6和绝缘纸2为绝缘材料,避免了芯子和外壳间的短路。
实施例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顺容电气有限公司,未经广东顺容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8999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风电机组的变桨控制系统
- 下一篇:防攀爬易逃生防盗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