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连体杯自动放杯机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88672.3 | 申请日: | 2013-0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121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07 |
发明(设计)人: | 单曦;陈斌;古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味可美(广州)食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59/06 | 分类号: | B65G59/06;B67C3/24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郭蔚 |
地址: | 510730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体 自动 放杯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体杯自动放杯机。
背景技术
如今快速消费品行业中越来越多的酱料和调料采用复合材料片材成型的杯子,通过自动灌注设备进行罐装和密封。为了便于空杯的包装、运输,以及在现场将空杯投入到灌注设备中,空杯通常设计成为4x5或5x5的连体杯。连体杯放入灌注机后,将完成酱料灌注和杯口顶膜的密封,接下来再被切分成单杯;这些单杯的产品再经过装箱和纸箱的密封,最终发运到终端客户处。
为了支撑和传送这些连体杯,灌注机采取连续链板传动。连体杯一个个地放入传动链板的凹槽中,通过链板的连续间歇运动,依次完成灌注、密封和裁切。
通常,这些连体杯由专业的包材供应商通过真空吹塑成型制作而成。然后,这些连体杯被一个个的相互镶嵌叠放成一摞,通过纸箱包装后发往使用的客户。
为了便于从真空吹塑机中脱模和相互镶嵌叠放,连体杯的外形被设计成有一定角度的斜坡状。这样既可以便于脱模,也尽可能的减少了连体杯叠放所占的空间。但正是由于这种叠放方式,以及杯和杯之间的相互摩擦力,放杯时为了分离单个的连体杯相对比较困难。
现阶段,对于连体杯分杯、放杯的方式有三种:
其一,也就是人工放杯,由人把镶嵌叠放的杯分开再放入包装机的链板。这也就以为着需要专门的放杯人员,集中注意力地准确完成这样一个单调乏味的工作。
其二,模拟手动分杯、放杯的过程,利用小而精的机械卡抓,插入两个连体杯侧面之间的间歇,一个机构固定住上方一摞连体杯,另外一个机构同时在连体 杯的四个侧面把最下方的一个连体杯往下拨动,以克服杯和杯之间的摩擦力,然后依靠重力掉落到包装机链板上;这套装置的缺点是固定杯的机构和拨动杯的机构都需要间隙的插入杯和杯之间侧面的间隙,对杯体本身会有一定的冲击,有破环杯体边缘的可能性,并且对固定机构和拨动机构的精度要求相当高,制造、装配、调试和后期维护难度也很大。
其三,类似第二种分杯放杯装置,只是拨动杯的机构被吸盘翻转装置所替代,运行时,整摞被倒置,既杯体盛装酱料的内表面朝下,吸盘翻转装置上若干个吸盘吸附杯体内表面,根据翻转机构的运动轨迹,克服杯和杯之间的摩擦力,再将连体杯放入包装机链板,吸盘脱离,再接着下一个循环动作;这套装置的确定是结构比较复杂,动作轨迹设计精度要求高,并且吸盘吸附杯体内侧可能产生污染,导致食品安全事故。
更进一步的来说,第一种方式在设备运行速度持续提升的状态下,对人工放杯的速度、稳定性和可靠性提出了极大的挑战,而且人工分杯过程中对连体杯本身会有折弯,各个方面来看,无法满足企业现场对效率和质量的长期要求;第二种和第三种方式也出现过同时分出两个杯或分不下杯的情况,降低灌注机的灌注速度,或是出现酱料污染机体。
对于现代食品企业的高速、高效和GMP要求来讲,以上三种方式都存在着自身的缺点。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面几种分杯放杯方式的缺点,拟采用一种可以连续平稳运行,结构相对简单,可靠性高,维护快捷方便,且不会导致杯体破坏和杯体污染的自动放杯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揭示的连体杯自动放杯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机架,一PLC控制系统和一变频调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放杯机进一步包括:
一分杯放杯螺旋机构,包括两两对称镜像设置的若干分杯螺旋头和一主传动输出装置,所述分杯螺旋头包括一动力输入轴及其底端的一螺旋头,所述主传动 输出装置包括一主传动电机通过一联轴器连接所述分杯螺旋头的所述动力输入轴;
一气缸升降机构,包括两个长行程气缸安装于所述分杯放杯螺旋机构上方,所述两个长行程气缸的升降轴又连接了两个气缸,并连接与所述气缸上的L型挡板;
一斜坡料道机构,所述斜坡料道机构由两侧的滚轴链板和底部的滚轴链板组成一斜坡料道,所述滚轴链板两侧相应位置安装有两个止位气缸,所述止位气缸上设有上挡板;
所述分杯放杯螺旋机构和气缸升降机构和斜坡料道机构固设在所述机架上。
比较好的是,所述机架由若干圆杆和若干支腿通过连接块相互锁紧组成。
比较好的是,所述主传动输出装置进一步包括左侧齿轮箱和右侧齿轮箱,所述主传动电机将动力输出到所述左侧齿轮箱和所述右侧齿轮箱,并通过所述各个分杯螺旋头的所述动力输入轴连动。
比较好的是,所述螺旋头由底向上包括一螺旋导槽面,所述螺旋导槽面的起始处构成一放杯螺旋凹槽,所述螺旋导槽面的末端构成一分杯螺旋凹槽,一分杯片设置在所述放杯螺旋凹槽和所述分杯螺旋凹槽之间的螺旋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味可美(广州)食品有限公司,未经味可美(广州)食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8867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