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磁强度检测仪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87135.7 | 申请日: | 2013-0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173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07 |
发明(设计)人: | 张金波;宋佳佳;饶磊;杨正吉;林浩;胡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
主分类号: | G01R29/08 | 分类号: | G01R29/08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地址: | 213022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磁 强度 检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检测仪,具体涉及一种电磁强度检测仪,属于检测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在生产及生活中使用的电子设备的数量越来越多,这些设备在运转的同时,往往要产生一些有用或无用的电磁能量,这些能量会影响其它设备或系统的工作,这就是电磁干扰。电磁干扰不但会降低电子设备的工作性能,还会对人体健康会产生危害。随着社会发展,由电磁干扰造成的电磁辐射污染的分布越来越广泛,电磁辐射污染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越来越严重,电磁辐射污染已经成为继水源、大气和噪声之后的第四大环境污染源,因此,研发一种能够检测电磁强度的检测仪非常必要。
现有的电磁强度检测仪存在如下缺点:1)检测过程复杂,单次检测只能获取单一方向的电磁强度;2)如果要获取某一位置的电磁强度,必须进行多次检测,造成检测过程过于复杂;3)结构过于复杂,造成生产成本过高、实际使用不便、产品可靠性较低的缺点。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磁强度检测仪。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电磁强度检测仪,包括微处理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X轴感应线圈、Y轴感应线圈、Z轴感应线圈,所述X轴感应线圈、Y轴感应线圈、Z轴感应线圈相互垂直设置,所述X轴感应线圈通过X轴信号处理电路连接所述微处理器,所述Y轴感应线圈通过Y轴信号处理电路连接所述微处理器,所述Z轴感应线圈通过Z轴信号处理电路连接所述微处理器,所述微处理器连接有时钟电路、数据存储电路和电源电路。
前述的电磁强度检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X轴感应线圈、Y轴感应线圈、Z轴感应线圈均为空心线圈。
前述的电磁强度检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处理器连接有通信接口电路。
前述的电磁强度检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接口电路为红外接口电路。
前述的电磁强度检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处理器连接有人机交互电路。
前述的电磁强度检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人机交互电路包括显示电路和键盘电路,所述微处理器分别连接所述显示电路和键盘电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本实用新型的电磁强度检测仪能够同时测量三轴方向的电磁强度,大大简化了检测过程,且产品结构并不复杂,使用非常方便、可靠,生产成本也较低,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优选实施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的含义:
1、X轴感应线圈,2、Y轴感应线圈,3、Z轴感应线圈, 4、X轴信号处理电路,5、Y轴信号处理电路,6、Z轴信号处理电路,7、微处理器,8、时钟电路,9、数据存储电路,10、电源电路,11、通信接口电路,12、人机交互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具体的介绍。
参照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电磁强度检测仪,包括微处理器7,还包括X轴感应线圈1、Y轴感应线圈2、Z轴感应线圈3,X轴感应线圈1、Y轴感应线圈2、Z轴感应线圈3相互垂直设置,X轴感应线圈1通过X轴信号处理电路4连接微处理器7,Y轴感应线圈2通过Y轴信号处理电路5连接微处理器7,Z轴感应线圈3通过Z轴信号处理电路6连接微处理器7,微处理器7还连接有时钟电路8、数据存储电路9和电源电路10。
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微处理器7的具体类型、信号等,比如其可以采用单片机。本实用新型在实际运行时,X轴感应线圈1、Y轴感应线圈2、Z轴感应线圈3能够检测电磁强度,由于X轴感应线圈1、 Y轴感应线圈2、 Z轴感应线圈3分别按相互垂直的三个方向放置,其能够同时检测X轴、Y轴、Z轴三轴方向的磁场。这样就大大简化了检测的过程,单次检测能获取三轴方向的电磁强度,如果要获取某一位置的电磁强度,只需一次检测。
本实用新型中的X轴感应线圈1、Y轴感应线圈2、Z轴感应线圈3可以均为空心线圈。实际生产中,其可以在非金属骨架上绕上一定的圈数,例如1000圈。实际运行时,可以测量频率范围为50Hz至2KHz的磁场辐射值。空心线圈与其他类型的线圈相比,其结构简单,重量轻,成本较低,便于携带,使用方便、检测可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海大学常州校区,未经河海大学常州校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8713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γ-亚麻酸纳米微胶囊
- 下一篇:一种粮食收割机的手动阀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