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GSM电源检测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85780.5 | 申请日: | 2013-02-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332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14 |
发明(设计)人: | 黄冬来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冬来 |
主分类号: | G01R31/40 | 分类号: | G01R31/4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2333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gsm 电源 检测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电路领域,特别涉及的是一种GSM电源检测电路。
背景技术
在单相供电情况下,由于供电局变压器输出过压过高或室干线配电系统断零情况,将导致相电压过高或欠电压,最终导致设备供电过欠压故障,家用电器如电冰箱或空调器因相电压欠压,会使压缩机不能转动后产生故障或着火,而电压过高会产生电器设备损坏,甚至发生火灾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GSM电源检测电路。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GSM电源检测电路,包括相电压采集电路和单片机控制电路,所述相电压采集电路的输出信号分别传输到过电压比较电路和欠电压比较电路,所述过电压比较电路和欠电压比较电路的输出信号传送至单片机控制电路,所述单片机控制电路的输出信号发送到GSM模块报警电路。
所述相电压采集电路由火线L、零线N构成的相电压回路输出端连接的变压器BT采集信号,所述变压器BT的输出信号经整流、滤波电路发送到稳压集成模块IC5。
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当电压发生异常时,本实用新型经单片机控制电路识别判断后,通过GSM模块向专业人员发出报警信息,安全监控电网运行的状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方框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GSM电源检测电路,包括相电压采集电路1和单片机控制电路2,所述相电压采集电路1的输出信号分别传输到过电压比较电路11和欠电压比较电路12,所述过电压比较电路11和欠电压比较电路12的输出信号传送至单片机控制电路2,所述单片机控制电路2的输出信号发送到GSM模块报警电路21。
所述相电压采集电路1由火线L、零线N构成的相电压回路输出端连接的变压器BT采集信号,由火线L、零线N构成相电压回路,正常值在AC220V状态,变压器BT的次级输出交流电压约为8V,经二极管D1-D4桥式整流、电容C1、C2滤波后,此直流电压分两路分别输入到稳压集成模块IC5的第1脚,经其内部稳压处理后输出5V电源供给本机电路和为比较器IC2提供参考比较电压值,另一路经电位器W2调整输入到比较器IC2的同相端。当火线L、零线N构成相电压回路,市网电压值在AC280V时,变压器BT的次级输出交流电压约为11V,经整流输出、电位器W2调整后输入到比较器IC2的第3、6脚,与比较器IC2的第2、5脚进行电压比较,比较器IC2的第5、6、7脚与外围元件组成过电压比较电路,当比较器IC2的第6脚电压大于第5脚电压参考值时,比较器IC2内部电路翻转,由比较器IC2的第7脚输出高电平信号,经电阻R3限流输入到单片机IC3的第35脚I/O端,经单片机IC3内部程序判断后,由GSM无线模块IC4与单片机IC3连接组成数据信息传输电路,经单片机IC3内部处理器识别后,由单片机IC3发出驱动数据信号,经GSM无线模块IC4内部电路译码后,经基站网络传输,向指定人员的手机号码发送电压异常报警信息。
当火线L、零线N构成相电压回路,市网电压值在AC150V时,变压器BT的次级输出交流电压约为5V,经整流输出、电位器W2调整后输入到比较器IC2的第3、6脚,与比较器IC2的第2、5脚进行电压比较,比较器IC2第3、2、1脚与外围元件组成欠电压比较电路,当比较器I C2的第2脚电压大于其第3脚电压参考值时,比较器IC2内部比较器电路翻转,由比较器IC2的第1脚输出高电平信号,经电阻R2限流输入到单片机IC3第25脚I/O端,经单片机IC3内部程序判断后,由单片机IC3发出驱动数据信号,经GSM无线模块IC4内部电路译码后,经基站网络传输,向指定人员的手机号码发送电压异常报警信息,安全监控电网运行状态。
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而已,不能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凡是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装饰,皆应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涵盖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冬来,未经黄冬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8578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