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快速取用机动车动力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84313.0 | 申请日: | 2013-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636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7 |
发明(设计)人: | 侯世瑞;鲁明珠;马增强;胡建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侯世瑞 |
主分类号: | B60K25/06 | 分类号: | B60K25/06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国为知识产权事务所 13120 | 代理人: | 夏素霞 |
地址: | 061004 河北省沧州市高教***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快速 取用 机动车 动力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传动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快速取用机动车动力的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我国已进入电气化和初步机械化社会,各种交、直流电力机械应有尽有,城乡处处奔跑着汽油、柴油和电力机动车。但是,在农村的一些偏远地段电力供应仍然不足,在城市繁华区域也时有突然断电的情况,这就需要使用非用电应急动力。在现有技术中出现了一种机动车取力器,用于专门取用机动车的输出动力,但是这种取力器的通用性能较差,取力效果不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快速取用机动车动力的装置,所述装置具有通用性强,使用方便等特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快速取用机动车动力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框型支撑架、转轴、轴承、摩擦轮、皮带轮和联轴器接头,两个转轴通过轴承和轴承座对称设置在所述框型支撑架的左右两侧,所述摩擦轮固定在所述框型支撑架内部的转轴上,所述皮带轮固定在转轴的端部,皮带连接两个皮带轮,所述联轴器接头固定在所述皮带轮外侧的转轴上。
优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棘轮和棘爪,所述棘轮固定在两个皮带轮的内侧,所述棘爪可转动的连接在两个皮带轮间的框型支撑架上。
优选的:所述摩擦轮的外表面设有橡胶层和半圆形凸条。
优选的:所述联轴器接头包括连接套头和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板固定在连接套头的外周。
优选的:所述固定板为三个,均匀的固定在所述连接套头的外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使用机动车的双驱动轮进行动力输入时,在每个驱动轮处各放置一个所述装置,使用联轴器与联轴器接头连接将两个装置的转轴连为一体,由导引桥实现机动车在作业区的进入和退离,使用角铁将所述装置固定防止晃动。在乡镇,所述装置可借用机动车的动力配以相应的工作机械充当发电、抽水、皮带运送、脱粒、气压、液压装置的动力和一些农副产品加工等多项作业的动力,在城市小区的立体存车库中也可以作为升降和平移的行车拖架的自动力,在小区断电时让机动车自行进入立体存车位,减轻现场堵塞。所述装置直接取用机动车驱动轮的动力,不受车型的限制,通用性强,使用方便。此外,所述装置的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具有较好的推广和使用前景。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棘爪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联轴器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5是导引桥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框型支撑架 2、转轴 3、轴承 4、摩擦轮 5、皮带轮 6、联轴器接头 7、轴承座 8、皮带 9、棘轮 10、棘爪 11、机动车驱动轮 12、角铁 13、导引桥。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一种快速取用机动车动力的装置,包括框型支撑架1、转轴2、轴承3、摩擦轮4、皮带轮5、联轴器接头6、棘轮9和棘爪10。两个转轴2通过轴承3和轴承座7对称设置在所述框型支撑架1的左右两侧,两个转轴之间的距离小于四分之一驱动轮直径;所述摩擦轮4固定在所述框型支撑架内部的转轴2上,所述皮带轮5固定在转轴2的端部,皮带8连接两个皮带轮5,所述联轴器接头6固定在所述皮带轮5外侧的转轴2上。
所述棘轮9固定在两个皮带轮5的内侧,棘轮9也可以和皮带轮5为一体设置,所述棘爪10可转动的连接在两个皮带轮5间的框型支撑架1上,棘轮和棘爪配合使用能够控制皮带轮转动的方向。所述摩擦轮4的外表面设有大于20MM的橡胶层,在与机动车驱动轮摩檫的表面制有与运动方向相垂直的半圆形凸条,间隔30MM,半径5MM。所述联轴器接头6包括连接套头61和固定板62,所述固定板62上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板62固定在连接套头61的外周,所述连接套头起到连接转轴与联轴器的作用,所述固定板起到将所述联轴器接头进一步牢固的安装在转轴上的作用。所述固定板62为可以设置两个、三个或者多个,均匀的固定在所述连接套头61的外周。所述装置左右方向的结构要素完全对称,以便于通过联轴器实现输出双驱动轮的驱动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侯世瑞,未经侯世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8431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超速报警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电子体温计检定用的电子体温计夹具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