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应急防护大气污染的鼻塞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83914.X | 申请日: | 2013-02-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233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14 |
发明(设计)人: | 宋凤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A62B23/06 | 分类号: | A62B23/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23001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急 防护 大气污染 鼻塞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应急防护大气污染的鼻塞,属于鼻塞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环境组织发表的一份报告说:“空气污染已成为全世界城市居民生活中一个无法逃避的现实。”如果人类生活在污染十分严重的空气里,那就将在几分钟内全部死亡。工业文明和城市发展,在为人类创造巨大财富的同时,也把数十亿吨计的废气和废物排入大气之中,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圈却成了空中垃圾库和毒气库。大气污染物分为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它们的种类超过100多种。从污染源排进大气后,直接污染空气的称一次污染物,其中最主要的有二氧化硫、一氧化碳(CO)、氮氧化物(NO)、二氧化氮、颗粒物(飘尘、降尘、油烟等)、CO和氨气、及含氧、氮、氯、硫有机化合物以及放射性物质等。所谓二次污染物则是由于阳光照射污染物、污染物间相互发生化学反应、污染物与大气成分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有害物质,光化烟雾就是一种二次污染物。空气污染,又称大气污染。空气污染是有害的化学性因子、物理性因子和(或)生物性因子存在于空气中并已达到对人体身心健康产生直接或间接,近期或远期,或者潜在有害影响的程度的状况当大气正常成分之外的物质达到对人类健康、动植物生长以及气象气候产生危害的时候,定义为空气受了污染,即为空气污染。空气中含有一种或多种污染物,其存在的量、性质及时间会伤害到人类、植物及动物的生命,损害财物、或干扰舒适的生活环境,如臭味的存在。换言之只要是某一种物质其存在的量,性质及时间足够对人类或其他生物、财物产生影响者,就可以称其为空气污染物,而其存在造成之现象就是空气污染,是某些物质在空气中不正常的增量就产生空气污染的情形。
因此,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和污染物达到一定浓度时,就会对人类和环境带来巨大灾难。大气颗粒物对人体健康有直接的影响,连同其中吸附的有毒有害污染物质,对人体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是呼吸道疾病与生理机能障碍,以及眼鼻等粘膜组织受到刺激而患病。本实用新型设计应急防护大气污染的鼻塞,可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大气污染突发事件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保护生命安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以上问题的提出,而研制一种应急防护大气污染的鼻塞。
本实用新包括鼻套,鼻套内设置空腔,空腔与鼻套内壁之间设置弹性片;空腔内设置过滤层一,过滤层三,过滤层二及隔网;过滤层二下部设置盖,盖与空腔通过螺纹相互配合,盖上设置凸起,鼻套的下部设置鼻腔夹。
过滤层一是纤维过滤材料。
过滤层二是活性碳。
鼻套是弹性材料制成。
盖上均匀分布有大小均匀的孔。鼻腔夹可设置在鼻套的下部左侧或右侧。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及原理: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效的过滤空气的灰尘。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由于其结构简单,不仅便于生产,而且成本非常低廉适于广泛推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剖面图。
图中:1.隔网,2.弹性片,3.过滤层一,4.过滤层二,5.空腔,6.凸起,7.鼻腔夹,8.盖,9.鼻套,10.过滤层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鼻套9;鼻套9内设置空腔5,空腔5与鼻套9内壁之间设置弹性片2;空腔5内设置过滤层一3,过滤层三10,过滤层二4及隔网1;过滤层二4下部设置盖8,盖8与空腔5通过螺纹相互配合,盖8上设置凸起6,鼻套9的下部设置鼻腔夹7。
过滤层一3是纤维过滤材料。
过滤层二4是活性碳。
鼻套9是弹性材料制成。
盖8上均匀分布有大小均匀的孔。
使用本实用新型时用镊子夹住凸起6可以把盖8旋紧空腔5内。鼻腔夹7可设置在鼻套9的下部左侧或右侧。
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效的过滤空气的灰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理工学院,未经陕西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8391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