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泥水分离塔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82528.9 | 申请日: | 2013-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653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7 |
发明(设计)人: | 王伟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伟珍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28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泥水 分离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泥水分离塔。
背景技术
长期以来,工业污水一直是制约工业快速发展的问题之一,且如何处理工业污水也是大家关注的问题。所以,如何对工业污水进行科学合理的治理,回收水资源和纤维,变废为宝,产生良好经济效益,一直以来是国内外专家努力的课题。泥水沉淀分离塔是一种泥水分离装置,多为分离颗粒较细的污泥,可用在污水生化处理前后, 现有的泥水沉淀分离塔主要由塔体和安装在塔体上部的溢流管以及设于塔底下部的排污管组成,沉淀塔上设有泥水进口,污水从泥水进口进入沉淀池内,通过污水在沉淀池内的自然沉降达到沉淀的目的,这种沉淀工作方式,颗粒沉淀时间长,无法达到生产过程快速用水再循环的目的,排水时,一部分污泥会跟着水流排出,分离效果不好;且上述现有的泥水沉淀分离塔不能去除高浓度污水的色度,COD去除率低,污水的可生化性低。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泥沙等无机颗粒可快速下沉、分离效果好、回收利用率高的、能有效去除高浓度污水色度及水中COD的、污水可生化性高的泥水分离塔。
为解决此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方案:一种泥水分离塔,包括安装于支架上的沉淀塔体、设于沉淀塔体上部的塔盖,所述沉淀塔体底部设有污泥收集斗,污泥收集斗设有排泥口,所述排泥口上设有阀门,还包括设于沉淀塔体内中部让固体颗粒快速沉淀的缓冲沉淀装置、过滤填料层、放射性出水装置、微电解填料筒、进污水管及出水管,所述放射性出水装置设于沉淀塔体上部所述塔盖的下方,所述过滤填料层设于沉淀塔体内所述缓冲沉淀装置与放射性出水装置之间,所述沉淀塔体内位于缓冲沉淀装置的下部设有缓冲槽,所述微电解填料筒内设有微电解填料,所述微电解填料筒依次穿过塔盖、放射性出水装置、过滤填料层及缓冲沉淀装置与沉淀塔体内的缓冲槽相连,所述微电解填料筒的底壁上均布有透水孔,所述进污水管依次穿过塔盖与放射性出水装置设于微电解填料筒上部,所述出水管设于放射性出水装置上。
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缓冲沉淀装置包括设置在沉淀塔体内侧的外圆柱筒体及设于外圆柱筒体内侧的中部设有供微电解填料筒插入穿孔的内圆柱筒体,所述外圆柱筒体与内圆柱筒体之间沿径向方向斜置均布有缓冲沉淀斜板。
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放射性出水装置包括设于沉淀塔体内的、中部设有供微电解填料筒插入穿孔的内筒及以内筒为圆心设于沉淀塔体外侧的集水环,所述集水环与内筒之间沿周向均布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与集水环相连通,所述各排水管上均布有透水小孔,所述集水环上设有出水口,出水管设于集水环的出水口上。
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微电解填料为铁碳微电解填料。
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沉淀塔体上还设有酸碱调节剂加料管,所述加料管的出料端连接缓冲槽,加料管的进料端伸出沉淀塔体外与外部调节剂加料设备相连接。
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污泥收集斗的横截面由上自下逐渐减小。
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进污水管上设有进水阀门。
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过滤填料层为球状过滤填料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伟珍,未经王伟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8252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相框
- 下一篇:多面半球体快装卸组合式房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