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次性带侧孔气管切开套管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80312.9 | 申请日: | 2013-02-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605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7 |
发明(设计)人: | 曹志刚;李冉;曹春蓉;张家骏;吴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峡大学仁和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16/00 | 分类号: | A61M16/00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42103 | 代理人: | 彭娅 |
地址: | 443000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次性 带侧孔 气管 切开 套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用品,尤其是一种专门用于气管切开的一次性带侧孔气管切开套管。
背景技术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气管套管通常为带气囊的普通气管切开套管,该套管存在以下缺点:
一、患者脱离呼吸机后,拔管前常需进行堵管实验以观察其是否具备完整的自主咳嗽排痰能力,而普通气管切开套管堵管后管壁与气管之间的间隙过于狭窄阻碍了对患者自主排痰能力的观察;
二、患者在长时间带管后,拔管前往往需要更换一次金属套管作为过渡,不仅麻烦,还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医疗费用;
三、带管的患者有时具备咳痰能力,而由于气管套管的存在阻止了痰液的排除,此时需要借助人工吸痰,增加了气道损伤的机会;
四、患者长期带管容易并发感染或痰痂堵塞导管。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一次性带侧孔气管切开套管,可以克服现有气管套管的缺点,可以允许患者带管咳痰,管壁的侧孔增加了气道的通畅性,而无需更换金属套管可直接拔管,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一次性带侧孔气管切开套管,包括外套管,外套管的管身上开设有侧孔;内套管为两端开口的外径等于外套管的内径的中空导管;管芯为一端带膨头的弧形实心导管,膨头与内套管开口端相配合;堵头与外套管的开口端相配合。
膨头的外径不小于内套管开口端的内径。
堵头优选为实心圆柱状管。
堵头的外径等于外套管的开口端的内径。
外套管优选为带气囊的气管切开套管。
内套管的数量优选为两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一次性带侧孔气管切开套管,由于采用外套管、内套管、管芯和堵头相配合的方式,一旦患者脱离呼吸机,即可拔除内套管,保留带侧孔的外套管,患者可通过侧孔自主咳嗽排痰,免除人工吸痰对气管的刺激;达到拔管标准时,无需更换金属套管直接拔管,同时可以将内套管更换消毒或清洗痰痂,可以克服现有气管套管的缺点,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内套管的数量优选为两根,可以频繁消毒和清洗内套管,降低了感染的可能性。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外套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内套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管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堵头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外套管1,外套管1的管身上开设有侧孔3;
内套管4为两端开口的外径等于外套管1的内径的中空导管,内套管4放入外套管1后能与外套管1的内壁紧密相贴;
管芯5为一端带膨头6的弧形实心导管,膨头6与内套管开口端7相配合;
堵头8与外套管1的开口端9相配合。
膨头6的外径不小于内套管开口端7的内径。
堵头8为实心圆柱状管。
堵头8的外径等于外套管1的开口端9的内径。
外套管1为带气囊2的气管切开套管。
内套管4的数量为两根。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如下:
使用时,先将内套管4插入外套管1,将管芯5插入内套管4,使管芯5的膨头6堵住内套管开口端7,由气管切开处将带有管芯5和内套管4的外套管1插入气管,给气囊充气后即可连接呼吸机;当患者脱离呼吸机且具备自主咳嗽能力时即可拔除内套管4并用堵头8封堵外套管1的开口端9,患者可改为经鼻吸氧并通过侧孔自主咳嗽排痰,免除人工吸痰对气管的刺激;如果患者痰量较多或者排痰费力时,拔除堵头8即可经外套管1吸痰;如果患者病情发生变化需要使用呼吸机时,套入内套管4连接呼吸机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峡大学仁和医院,未经三峡大学仁和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8031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