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先张法预应力叠合梁预制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79715.1 | 申请日: | 2013-02-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971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31 |
发明(设计)人: | 肖景平;丁华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汇工程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C3/26 | 分类号: | E04C3/26 |
代理公司: | 绍兴市越兴专利事务所 33220 | 代理人: | 蒋卫东 |
地址: | 312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先张法 预应力 叠合 预制构件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预制构件,具体涉及一种先张法预应力叠合梁预制构件,属于土木工程技术领域。
使用钢绞线作为下部主要受力钢筋的先张法预应力叠合梁,具有梁跨度大,梁高小,用钢量少的优点,在预制预应力混凝土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上应用的较多。
但是钢绞线存在着如下缺点:一是强度虽高,但是其变形能力弱,在地震力产生的反复荷载的作用下易发生脆性断裂,因此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提出了“在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梁中,应采用预应力筋和钢筋混合配筋的方式”,并由此提出在梁端截面下部的钢筋与预应力钢筋的配筋比例要求。为解决该问题,现在一般采用两种做法,一是梁下部增设通长的钢筋,该钢筋参与设计计算,二是仅在梁端下部额外增加规定比例的钢筋,该部分不参与设计计算,与梁下部预应力钢筋分排布置。因梁宽有效,单层能排布的钢筋数是有限的,因此这两种做法,都会使钢筋层数增加,从而导致下部受力钢筋的合力点内移,受力钢筋的计算高度减少,使得在额定弯矩下,计算所需的钢筋量增加,同时也增加了施工难度。
另外,在上述做法中,钢绞线仍然需要伸出梁端锚入柱内或对面的梁段中,目前基本采用直线状锚固或将钢绞线末端弯折90度弯钩的弯钩锚固措施。直线状锚固所需的锚固长度很长,非常不经济,且难以实施,而钢绞线的弯钩锚固效果目前在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及其它规范中仍未明确,且存在弯折圆弧段塑性变形严重,易脆断,弯钩的直线段钢丝束散乱,在钢绞线配置较多时,散乱的钢绞线钢丝束彼此交叠,甚至露出梁的截面以外的情况出现,极易产生露筋现象。
因此,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确有必要提供一种具有改良结构的先张法预应力叠合梁预制构件,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所述缺陷。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强度高、施工方便且锚固质量可靠的先张法预应力叠合梁预制构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先张法预应力叠合梁预制构件,其包括一叠合梁预制构件主体部,于所述叠合梁预制构件主体部内设有上纵向预应力钢绞线、下纵向预应力钢绞线、箍筋以及竖直钢筋网片;于所述下纵向预应力钢绞线上绑扎搭接纵向钢筋;所述纵向钢筋延伸出叠合梁预制构件主体部的端部。
本实用新型的先张法预应力叠合梁预制构件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纵向钢筋选用牌号为HRB400、HRBF400、RRB400、HRB500或HRBF500;所述纵向钢筋的截面面积等同或大于下纵向预应力钢绞线的截面面积。
本实用新型的先张法预应力叠合梁预制构件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纵向钢筋选用牌号为HRB400、HRBF400、RRB400、HRB500或HRBF500;所述纵向钢筋的截面面积等同或大于下纵向预应力钢绞线的截面面积。
本实用新型的先张法预应力叠合梁预制构件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纵向预应力钢绞线伸出叠合梁预制构件主体部的端部5cm‑10cm。
本实用新型的先张法预应力叠合梁预制构件还设置为:所述下纵向预应力钢绞线设置有多层,其中,最下两层的下纵向预应力钢绞线与纵向钢筋左右并排搭接;第三层及以上的下纵向预应力钢绞线与纵向钢筋上下搭接,且纵向钢筋在上,下纵向预应力钢绞线在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 所述纵向钢筋直径较细,与所述下纵向预应力钢绞线搭接后,在常规的梁宽度范围内,钢筋净间距仍能保持25mm以上,且单排纵向钢绞线数量不减少,从而避免了所述下纵向预应力钢绞线的合力点内移,计算高度减少,导致的计算所需的所述下纵向预应力钢绞线数量增加的缺陷。
2. 所述纵向钢筋代替所述下纵向预应力钢绞线锚固进柱截面内,由此所述纵向钢筋的锚固长度可以较所述下纵向预应力钢绞线的锚固长度大幅减少,同时所述纵向钢筋还可以采取弯钩锚固,能够进一步减少锚固长度,还可以采取机械锚固方法,以适应更多的应用范围和提高锚固效果。
3. 所述纵向钢筋与所述下纵向预应力钢绞线按本专利要求搭接,增加了在梁端下部的纵向钢筋数量,当梁端下部实际受力状态为受压时,可以有效减少受压区混凝土的截面高度,从而有效提高梁端塑性铰区的塑性转动能力,使得框架梁端截面具有足够的曲率延性。当梁端下部在风荷载或地震力产生的反复荷载作用下处于一定的受拉状态时,所述纵向钢筋较所述下纵向预应力钢绞线具有更好的延性,能够有效防止梁端的脆性破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汇工程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华汇工程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7971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木塑复合材料立柱结构
- 下一篇:易安装保温防腐钢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