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生产碳锌复合材料的专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78181.0 | 申请日: | 2013-02-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486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0 |
发明(设计)人: | 吴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市前洲电碳厂 |
主分类号: | C01B31/30 | 分类号: | C01B31/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418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产 复合材料 专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产碳锌复合材料的专用装置,具体地说是属于非金属材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发展,在实际生产应用领域,对专业对口针对性强的材料需求越来越迫切,事实证明用专业对口针对性强的材料,比用应用范围广泛性材料生产成本低,使用寿命长有保障。在高温的条件下干磨擦,已有的材料很难形成密封润滑膜,原因是:自润滑性不够、材料抗磨性差,在密封领域中是一大难题,对磨擦釜材料的考验,采用国际上最先进的优质机械用碳也寿命不长,而且价格十分昂贵,国内很多同行在这方面研发投入了很多,见效甚微,关键是碳石墨粉与锌粉比重相差太大,锌粉在碳石墨材料中分布的均匀性是产品质量的关键。该产品最终能否保持材料特有的自我修复也是该产品成败的关键,这与配方及烧结温度有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处,从而提供一种生产碳锌复合材料的专用装置,采用二段混合法,在碳与锌的结合下,生产出高度均匀分布的悬浮体颗粒材料,锌粉具有良好的抗磨性,在磨擦釜端与碳石墨相辅运动,或相对独立运动,不容易被磨擦挤压出去,较易挤压在磨擦釜端面,形成材料之间的相对滑动,真正起到了增强自润滑性、提高抗磨性,寿命是现有材料的2~3倍。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生产碳锌复合材料的专用装置,包括搅拌釜、球型超细磨粉机、高温热等静压成型机、流态化焙烧炉、高压浸渍罐,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釜顺序连接球型超细磨粉机、高温热等静压成型机、流态化焙烧炉、高压浸渍罐。
本实用新型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在碳与锌的结合下,生产出高度均匀分布的悬浮体颗粒材料,锌粉具有良好的抗磨性,在磨擦釜端与碳石墨相辅运动,或相对独立运动,不容易被磨擦挤压出去,较易挤压在磨擦釜端面,形成材料之间的相对滑动,真正起到了增强自润滑性、提高抗磨性,寿命是现有材料的2~3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中,1.搅拌釜,2.球型超细磨粉机,3.高温热等静压成型机,4.流态化焙烧炉,5.高压浸渍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中一种生产碳锌复合材料的专用装置,包括搅拌釜1、球型超细磨粉机2、高温热等静压成型机3、流态化焙烧炉4、高压浸渍罐5,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釜1顺序连接球型超细磨粉机2、高温热等静压成型机3、流态化焙烧炉4、高压浸渍罐5。
常规的悬辊式磨粉机只能制备100um的碳石墨细粉,粒度在100um以下的超细粉产量很低,不能满足大批量生产的需要,成本也很高。常规的气流式超细粉碎机磨脆性较大的陶瓷、无机矿物均能达到设计要求,但磨碳锌原料时产量不足设计产量的8%,能效也很低,球型超细磨粉机能制备超细碳锌粉粒径≤0.1um,满足生产碳锌复合材料的粒度和产量要求。
碳锌复合材料的压制成型采用高温热等静压成型,所得产品具有各向同性的特点,压制面与垂直于压制面方向抗折强度相近,气孔分布均匀,内应力小,焙烧成品率高,压制后密度达到1.9~2.5g/cm3。
流态化焙烧炉,按升温曲线实现温度的准确调控,炉内工作区温度分布均匀,物料呈流化状,温差小,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同时减少产品氧化,缩短焙烧时间,提高成品率,焙烧温度为1300~1500℃,一次烧结密度达到1.9~2.3g/cm3。
高压浸渍罐在5.50MPa~6.50MPa之间选择浸渍压力,改善浸渍效果,提高产品密度,经过一次浸渍二次焙烧使碳锌复合材料的密度达到2.1~2.6g/cm3。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取碳粉15份,锌溶胶5份,二硫化钼8份,联苯90份,加入搅拌釜1中充分搅合,转速1000转/分,室温下搅拌60分钟后开始升温,温升至165℃,加熔溶煤沥青90份,熔溶煤沥青温度在130℃,熔溶煤沥青占整个熟料为35%,继续搅拌与升温,温度为175℃,时间需2小时,制成碳锌粉;
将熟料放入球型超细磨粉机2中,球磨5小时,制备成超细碳锌粉粒径≤0.05um;
在高温热等静压成型机3中,加入磨粉好的颗粒150份,锌粉添加剂混合溶液50份,锌粉占整个粉料总和的13%,加压5小时,压力为15.0MPa,温度235℃,压制后密度达到2.10g/cm3;
进流态化焙烧炉4内焙烧,温度为1380℃,一次烧结密度达到2.22g/cm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市前洲电碳厂,未经无锡市前洲电碳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7818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数据中心的无线组播方法
- 下一篇:一种立体视频文件的描述与管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