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呛饮料瓶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78124.2 | 申请日: | 2013-0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994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8 |
发明(设计)人: | 黄添彪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海洋学院 |
主分类号: | B65D85/72 | 分类号: | B65D85/72;B65D77/28;B65D53/02 |
代理公司: |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2 | 代理人: | 景丰强;袁忠卫 |
地址: | 316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饮料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饮料瓶。
背景技术
目前,饮料以瓶装为主,由于现在人的生活品质与安全健康意识等觉悟的提高,对饮料瓶外观形状和内在结构均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出现了多姿多彩的饮料瓶。
目前,饮料一般都是直接饮用,在某些场合显得不够优雅。基于此,现有技术中出现了很多带有吸管的饮料瓶瓶,这类饮料瓶具有防呛功能,这类的设计主要有两种,第一种,吸管设置在饮料瓶口内,瓶盖开启后,就可以用吸管饮用,这类的公开文献可以参考专利号为ZL200420064415.7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瓶的瓶盖》(授权公告号为CN2705414Y),还可以参考ZL01205521.2、ZL200520063721.3、ZL201020246438.5等;第二种,吸管设置在饮料瓶一侧,与瓶口独立设置,这类设计较前一种有一个好处,可以多人使用,显得比较干净卫生,这类的公开文献可以参考专利号为ZL96221482.5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带吸管的饮料瓶》(授权公告号为CN2277970Y),还可以参考ZL03273006.3、ZL201120380980.4等。但这类设计存在如下缺陷,吸管头部暴露于空气中,密封性设计要求较高,而且,吸管头部没有固定,容易在包装、存储和运输中碰撞受损,影响其外观及密封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的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吸管头部定固不易受损的防呛饮料瓶。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的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可供多人同时饮用的防呛饮料瓶。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防呛饮料瓶,包括瓶体及设于瓶体上的吸管,前述吸管的一端密封地贯穿通过瓶体的外壁伸入到瓶体内并底端与瓶体底部内壁留有间隙,另一端外露于瓶体外并具有一能开启的密封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瓶体上端侧壁具有至少二个通气孔,对应地,所述吸管为至少二根,并且每根吸管能弯曲且密封端具有一凸块,该凸块密封装配于各自的通气孔内并能拆卸。
所述瓶体的外壁具有一卡槽,对应地,所述吸管的密封端具有一膨大的头部,该头部设置于该卡槽内并能脱卸,所述的通气孔成型于前述卡槽的底壁,而所述的凸块则成型于前述头部。
进一步,所述的卡槽呈倒T形并开口向下,对应地,所述吸管的头部自下而上设置于该卡槽内。
作为优选,所述的吸管为三根,呈T字形布置。
进一步,所述的吸管为一能弯曲的软管。
瓶体与吸管的密封结构优选如下:所述瓶体的顶端开设有锥形的装配孔,该装配孔内密封地设有一密封圈,所述的吸管贯穿通过该密封圈并保持密封配合。
所述密封圈包括宽口段及与宽口段一体成型的锥形段,该锥形段则张紧于装配孔内,宽口段则限位于瓶体外壁。这种密封圈装配方便,同时宽口段内侧面与瓶体外壁密封接触,锥形段与装配孔密封张紧,实现双重密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凸块密封地设置于通气孔内,实现了吸管密封端的固定,使得饮料瓶在包装、存储和运输中不易受损,起到保护吸管密封端的作用;其次,凸块脱离通气孔后,一来保证通气孔打开,二来便于吸管开启密封端,便于饮用,再则,多根吸管可供多人同时饮用,互不干涉。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密封圈的放大图。
图3为图1的右视图。
图4为图1中瓶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防呛饮料瓶包括瓶体5及设于瓶体5上的吸管3,吸管3为三根,呈T字形布置。吸管3的一端密封地贯穿通过瓶体5的外壁伸入到瓶体5内并底端与瓶体5底部内壁留有间隙,另一端外露于瓶体5外并具有密封端,瓶体5上端侧壁具有三个通气孔53,每根吸管3的密封端具有一凸块43,该凸块43密封装配于通气孔53内并能拆卸。
瓶体5的外壁具有一卡槽54,吸管3的外端与一能弯曲的盲管4套接,该盲管4具有一能形成密封端的盲段42,该盲段42具有一膨大的头部41。头部41设置于该卡槽54内并能脱卸,通气孔53成型于卡槽54的底壁,凸块43成型于头部41。吸管3为能弯曲的软管。
如图3所示,卡槽54呈倒T形并开口向下,盲管4的头部自下而上设置于该卡槽54内并能脱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海洋学院,未经浙江海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7812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F形吊挂件及其采用该挂件的吊顶系统
- 下一篇:一种黑板擦